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澄海莲下镇“残帮残互助组”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13:50 大华网

  弯月犹自映大地残云依旧飘蓝天

  “缺月犹能光大地,残云依旧逐长空。自强自立成风尚,残友互帮情谊浓。”这是一个颇为特别的互助组,自成立以来,使当地残疾人士找到了一个平等交往、互助互爱的家园,发展壮大到目前的120多名成员,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将“爱心触角”延伸到当地所有残孤家庭,这就是澄海区莲下镇“残帮残互助组”。

  一个数字促成互助组成立

  莲下镇“残帮残互助组”成立于2002年3月,陈大孙等三位主要发起人都是肢体残疾人。陈大孙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重残,不能直立行走,但他意志坚强,自学缝纫技术,通过开办服装厂和杂货店而富裕起来。而另外两位发起人杜浩富、陈怀亮也均凭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致富。

  这三位身残志坚的汉子是如何想到结成互助组齐心协力帮助其他残友的?原来,他们在电视中了解到全国残疾人共有6000万之多,大部分需要帮助和关心,再加上相同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于是,他们便决心创立一个互助组织,帮助和他们一样身患残疾的人。陈大孙说,一个小儿麻痹症的和一个盲人碰到火灾时,要跑出一条生路该怎么办?如果让盲目来背小儿麻痹症的,后者来指路,那大家就都能够逃出生天。所以,成立互助组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在残疾人朋友中广泛开展互助活动。

  爱心火炬在残疾人中传递

  在互助组组长陈大孙的带领下,残友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足迹遍及莲下镇30个村子。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哪个村子的哪一位残疾人朋友碰到困难,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为其送上最贴心的问候和最急需的救助。

  北湾村53岁的妇女陈妙贤从青年时期就瘫痪在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至今已30多年。

  2002年,陈大孙他们得知情况后,互助组的一帮残友立即上门,给陈妙贤送去了粮油等慰问品。陈大孙认为,单纯送粮油,只是帮得一时,当务之急是让她学会生活自理。于是,残友们多次上门,鼓励和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一步一步地教陈妙贤学会了生活自理。互助组还专门为其设计了一只装有万向轮的椅子,使陈妙贤能坐在椅子上自如活动。陈妙贤多年来与一群鹅同住在一间鹅棚里,恶臭难忍。陈大孙多次找到镇、村反映情况,终于使陈妙贤的住房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有关部门为她落实了一块宅基地,并给予4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如今,陈妙贤已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房。

  陈厝洲人陈奕芳去年产下一对双胞胎后,自己生病变成瘫痪,双胞胎中一人也死亡,夫家在用尽积蓄医治无效后,无奈将陈奕芳送回了陈厝洲娘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陈奕芳回到娘家后不久,其大哥的儿子自杀身亡,二哥养的鹅群得病死亡,自己也生病卧床。从此,陈奕芳成了人见人怕的“灾星”。无奈之下,陈奕芳写信向互助组求救。陈大孙接到求救信后,立即和一帮残友上门看望,鼓励她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在得到互助组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后,陈奕芳的生活出现转变,重新树起了活下去的信念。记者在互助组采访时,陈奕芳刚好发了一条手机短信给陈大孙,她写道:“目前虽然身体康复仍是缓慢,但我很开心。”

  建种养培训基地助残疾人就业

  为了探索一条“造血型助残”的新路子,互助组利用各界捐助善款,组织会员垦荒种田开展生产自救,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生活,营造温馨的“残疾人之家”。

  他们利用莲阳河下游40余亩冲积洲,开辟了一个“残疾人种养培训基地”。陈大孙介绍说,基地开办后,区残联刚得知消息便送来一部手扶拖拉机予以支持,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会员都踊跃参加劳动,不少残疾人的家属和社会热心人闻讯也前来帮工,硬把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滩开垦成今日的绿洲。现在基地已种上了果树、地瓜、玉米和蔬菜,还养了一大群的鸡、鸭。陈大孙说,办种养基地就是要给残友一个自强自理的机会,招收的人员大部分是有劳动能力的残友。将来还可以发展手工业,让脚残和瘫痪的残友们,做手工艺品,在劳动中懂得人生的价值,不再自暴自弃。陈大孙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把这里建设成一个河滨生态园,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本报记者陈史报道

  (责任编辑: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