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移风易俗,清明节里寄哀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18:00 光明网
赵成

  又快清明节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缅怀已故亲友,寄托哀思的日子。据3月25日《北京晚报》报道,今年至少已有六、七百万之众选择用网络献花祭酒,祭奠亲人,追念亡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先进的社会文明正引导着人们移风易俗,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然而,近几年,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清明节扫墓上坟却有些变了味,甚至离谱。

许多上坟者动辄鸣鞭放炮,并给被祭祀者烧上一大堆“侍者”、“牛羊”,还有成打的“人民币”,以期逝者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这样一来,弄地周围一片狼籍、搅得他人不得安宁不说,还污染了空气环境,更有引发山火、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之虞。更有甚者,竟把发丧上坟当成了在众邻里面前争门面、耍威风的“舞台”,不惜花费重金,大肆操办,不仅自己着实累个不轻,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前就曾听说过,有的地方一度流行大办白事,以致有的家庭为了风风光光操办一场丧事,竟宁愿背负起上万元的债务。这又何苦呢?

  落后的丧葬观与我们社会的先进文明格格不入,应为世人所舍弃。其实,向去世的亲人表达自己深切哀思的方式有很多,不见得非得大操大办。我们祭祀亲人,最重要的是那份内心的虔诚和对逝者纯真朴素的感情,而不是舍本逐末,讲排场、搞攀比。搞那些所谓的大操大办,无非是某些人在追求个“死了的人风光,活着的人也体面”的效果,往自己脸上“贴金”。

  新时代呼唤新的、更加文明的生活理念,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厚养薄葬”。这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张显了一种良好的社会伦理价值追求和坚守,更折射出了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当双亲二老健在时,我们做儿女的,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竭尽全力好好照顾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孝道,难道不比大把大把地花钱为他们办后事、替自己争面子更显地有人情味,更实在些吗?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海葬、树葬、花葬等丧葬方式青睐有加。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资源,又倡导了一种文明健康的丧葬理念,于国、于家、于己都善莫大焉。特别是现在正值春天,家家户户扫墓上坟的人们何不将那些原本打算“烧掉”的钱买几棵青青的树苗,携家人一起亲手栽下,既可追念故人,又能造福子孙,岂不更有意义?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清明节上坟祭祖、追思缅怀先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内化为人们生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给人们的是莫大的精神慰籍和内心的平静,但我们也看到其中仍残存着一些历史习俗的遗弊,有时竟会不自觉地成为容留封建迷信和落后文化糟粕的“避难所”。所以,我们还须用强烈的时代文明之风去涤荡掉那些传统文化之中的愚昧和落后,逐步剥离附着于其上的各种陋规陋习,移风易俗,以更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式向已故亲人表达内心深处的无限怀念之情,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