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封堵“教辅腐败”窟窿须多管齐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0:06 红网

  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通过强行向学生征订教辅书拿回扣被曝光的事,已不止一次见于报端。据有关资料计算,每年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定价总额约600亿元,一般教材及教辅材料的回扣率为30%,这就意味着每年将可能有180亿元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其负责人手中。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教辅材料市场已成为新的腐败“增长点”!(4月9日《华西都市报》)

  按理说,教辅资料与教科书一样,都是不容玷污的“文化净土”。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只有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才能出版教辅材料,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变相集体订购教辅材料。然而在巨利的驱使下,一些明明不具备资质的出版社,却也公然以教辅书为主要收入来源;一些书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共同的利益”早就结成了“猫鼠同盟”,原本“自愿”订阅的教学辅导资料,在权力介入下摇身一变成了变相的“强制”订阅……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打着“名师名校”旗号的试卷集萃、练习册等,大多是先花钱买书号再雇请“枪手”胡编滥造出来的,编校质量不过关,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前不久,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随机抽查51种教辅出版物,其中不合格率竟高达41%!尽管如此,但这些教辅资料却行情看好,一些学校以3折左右的价格购入这些辅导材料,再以6至8折的价格统一卖给学生,不少班主任、课任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售书提成”的暗箱,充当了教辅资料进入教室的“零售终端”……

  为此,有人惊叹,如今没有哪个市场像教辅市场这么混乱、肮脏,也没有哪个市场有着如此巨大的暴利!鱼目混珠的教辅资料,不仅掏瘪了家长们的钱包,也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不仅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也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智力开发;不仅成了新的腐败“增长点”,也使这样的“腐败”成了教育系统内一种无形的、人人都默认的“规则化运作”,成了一种难以监督的“扎堆腐败”!

  当前,我们在痛斥“教辅腐败”的时候,大多是把矛头指向流通体制,痛骂某些官员猫鼠同谋、沆瀣一气,痛责某些教师师德沦丧、惟利是图。但笔者认为,这还没有找准“教辅腐败”生发的根源,“应试教育”才是这种腐败愈演愈烈的祸首。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培养的就是会考试的人才,而教科书是远远不能实现培养学生会考试的目标的。这一体制决定学生必然要购买教辅资料,做大量的习题,从而使得教辅书有了粉墨登场的空间,也使得教辅资料日渐成为一些学校和教师获利的“工具”。

  有人说,不论是“医疗腐败”还是“教辅腐败”,都是“强势走穴”结下的恶果,此语可谓一针见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在教辅用书使用者面前,是名副其实的“强势”者,家长们即便敢“怒”也不敢“言”,不会以卵击石,拿孩子的前途来得罪他们。从每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无奈的“默许”,怂恿和放任“教辅腐败”毫无遮拦地进入了整个教育生活的血管与神经末梢!

  “教辅腐败”是一种社会顽疾,治“标”更须治“本”。在端正办学思想,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前提下,再用好以下三副“处方”:一是加大查处力度,斩断出版商、销售商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链条;二是用制度“设防”,完善教辅书的管理和订购制度,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权与命题权“套”上紧箍咒;三是削减“强势”,使双方地位对等、势力均衡。也就是说将教辅资料逐步市场化,脱离学校与教师的个人意志,让家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如此多管齐下,方能使“教辅腐败”的窟窿得到逐渐封堵!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