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了这信我们该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3:28 现代快报

  昨天,记者收到一位中学生的来信,读后不禁沉思良久。4月2日,快报A3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孩子,你的同情心哪去了》的报道,次日快报接到不少“大人们”的来电,如何拯救“迷惘的一代”,是大人们忧心的话题。而在这封寄自中学生的信里,说出的是孩子们的心声。作为大人,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起着怎样的模范作用。

  一个孩子给“大人们”的来信

  亲爱的叔叔、阿姨你们好:

  今天我们看了4月2日的现代快报上登了一篇名为“孩子,你的同情心、感恩心哪里去了?”的文章很有感触,在这里想与大人们谈谈我们的想法。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除了读书,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社会,参加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只能为今后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而拼命学习(因为愉快地学习在中国就意味着被淘汰),我们的父母也常告诫我们要拿到博士学位才能做大官,做了大官才能轻松工作,愉快生活。因此,我们明白了学习如同体育比赛,对手就是敌人,怎能帮助对手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呢?

  另外,我的爷爷、公公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教育了我,我的爷爷、公公当年为了祖国的利益放弃了在大学读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们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岗位的变动从来都是按照国家的需求来决定,就是这样一些当年“最可爱的人”,前几年单位分房,因为我爷爷他们已经退休,某大学领导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被利用的价值,只是象征性地给他们几套外,对这些老人基本不予以考虑,这对这一代曾经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最可爱的人)老人们是公平的吗?这些大学领导有谁同情他们?有谁感恩于他们?连这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都不被同情,还有什么人更值得同情?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身边的事,社会上的事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今后的社会竞争是残酷的,无情的,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淘汰他人,同情心、感恩心在这个时代是不需要的,不是我们不懂得同情、感恩,不能只把矛头指向无辜的青少年,社会是个大熔炉,我们不能逆潮流而动。

  此致敬礼

  南京金陵中学甄义

  2006年4月2日

  说到现在的孩子,大人们经常用“失落”、“空虚”、“自私”等字眼来形容他们,特别是联系起自己的当年,免不了要叹气摇头,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现实了!”看到路边行乞的老人,他们首先会想到他们是不是“化了妆”的骗子;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排场”终究要讲的,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出行要打的,就餐要高档;家长的亲情未必会令他们感动,但“韩剧”却可以让他们泪流满面;他们经常怨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却不愿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作出反省……

  是谁让孩子们变成了这样?就在大人们指责孩子们的时候,一些专家则指出,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成年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直言道:“未成年人的一些道德问题实际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造成的。”见利忘义、铺张浪费、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等,不都是成人所为吗?我们自己不诚信,却“教”孩子们诚信,实际上是对不懂事的孩子的欺骗。我们的一些学校,我们的一些老师有没有“教”学生撒谎的?在名目繁多的评估活动中,在各种各样的观摩活动中,我们有没有“教”学生作假……如果这些设问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大人们”首先应该负起责任,从自己的言行做起了。

  在这封来信里,似乎更能找到答案和原因。当专家们呼吁“素质教育”、“轻松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时,孩子们却在信里说,“愉快地学习在中国就意味着被淘汰”;当父母教育孩子要团结协作时,孩子们却说,生活的残酷让他们明白,“学习如同体育比赛,对手就是敌人,怎能帮助对手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呢……”当孩子们说出“同情心、感恩心在这个时代是不需要的”、“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淘汰他人”等等诸如此类“现实”得让人惊讶的话语时,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还能坐得住吗?我们的社会,难道还不应该反思吗?

  读了这个孩子的信,您有何感想,欢迎通过电子邮件zhengchunping@vip.sina.com与记者交流。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实习生 王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