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上造银行 打工仔骗钱30多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5:2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对不少人来说,网上购物已经不是件稀奇的事情了:点击网上支付、选择银行、进入该银行的网上银行页面、输入储蓄卡号和密码……但谁能想到,有人为了能从网上盗走别人的存款,居然自学了网页制作,并模拟制作出了某银行网上银行的网页,在短短的十几天内,便从网上划走了储户存款30多笔。昨日,成都市公安局二处金融侦查大队大队长赵明披露了此案的侦破过程。据悉,此案是全省首例利用假银行页面盗取储户存款的新型案件。

  记者 杨柳 实习生 李仪 报道

  咄咄怪事 网上交易后存款飞了

  今年1月15日,北京网友“深蓝色”在上网浏览网页时,进入了一个专门卖网络空间的网站,他立即被里面的一则广告吸引住了,广告上称“买一个国内最权威的CN域名,现在只需花30元钱,而全球最流行的COM域名则只卖55元。”如此低廉的价格让“深蓝色”动了心,他没有多想便点击了购买。由于曾经在网上购买过物品,“深蓝色”轻车熟路地选择了在线支付,并根据网上提示的操作步骤进入了某银行的网上银行页面,按照要求,“深蓝色”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需要转账的金额。尔后,“深蓝色”便耐心地等待着卖家与自己联系了。

  “你银行卡上的余额不足。”1月20日,“深蓝色”到银行取款时竟被工作人员告知,他的银行卡上只剩下了10元钱,这让“深蓝色”大惑不解,自己的卡上明明还有5000多元钱,而且银行卡一直是自己随身携带、密码也只有自己知道,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难道这与5天前的那次网上交易有关?

  谁是黑手 受害储户升至30多人

  着急的“深蓝色”立即把情况向银行方面进行了反映。几乎是与此同时,银行方又接到了3名储户报案称,自己的存款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银行方经过调查,发现其他3名失主与“深蓝色”一样,都是为了购买便宜的域名而进行了网上交易,而这几名失主的钱均是通过网上银行被转走,取钱的地点是在成都。更令人震惊的是,储户们转账时所进入的银行页面,并不属于该银行!也就是说,有人制作了假的银行页面来进行诈骗。

  两天后,该银行总行委托四川省分行向成都警方报案,案情的详细情况很快就摆到了成都市公安局二处金融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赵明的桌前。案侦工作刚刚展开,赵明遇到的困难就超出了想象,由于嫌疑人是网上作案,手法隐蔽,作案得手后迅速从网上消失,几乎不留痕迹,加之受害储户都在外省,且人数多达30余人,取证的难度非常大。而这时,不好的消息仍在传来,报案单位从网上交易系统发现,仍有储户的存款被莫名其妙地划走。

  经过调查,赵明得知储户被盗取的钱均转入了一个新的账号,开户人名为李燕(化名),重庆荣昌人。其家人称她在成都打工,但不知其具体情况。通过银行的监控录像,细心的赵明发现,每次都是一名年轻男子通过李燕的账户将钱取走,而李燕则从未出现过。这名年轻男子是谁呢?他和李燕又是什么关系?

  秘密排查 出租房内捉住黑手

  由于监控录像比较模糊,警方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不过,随后赵明惊喜地发现,李燕与一名叫蒋贵(化名)的男子联系密切!通过走访排查,赵明获悉蒋贵是四川蓬溪人,今年22岁,目前暂住在玉林小区玉通巷的一套出租房内。

  通过几天的监控,警方发现蒋贵的活动情况与专案组掌握的情况相吻合。3月24日上午,专案组民警冲进了蒋贵的出租房,此时的蒋贵正优哉游哉地上着网。面对如神兵天降的民警,蒋贵一时呆若木鸡。民警现场收缴了他作案用的电脑、银行卡等物品。经过审查,蒋贵对在互联网上设置虚假的某银行网页诱骗客户登录,骗取卡号和密码,将客户的资金盗取,转入其控制的账户内,并在我市该银行的营业网点和ATM上取现,金额达4.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蒋贵已被警方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

  ·犯罪档案·

  自学制作 弄个银行网页骗钱

  去年11月,在成都打工的蒋贵自学了网页制作后,便花钱在网上买了100兆的空间,打出了便宜出售域名的假广告,随后,他又买了个基础网页,进行“美化”后,制作成某银行网上银行的支付页面,并将其链接到互联网上。同时,蒋贵还在这个假的支付页面上安装了记录程序,一旦有人上当输入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他便能通过网站后台,获得其账号和密码,随后将钱转到他利用女朋友李燕的身份证在银行开的账户上。

  ·赵明速写·

  11年有太多的第一起

  今年44岁的赵明,从部队转业到市公安局二处工作已经11年。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荣誉不应该只属于我一个人。”他说,每一起案件的破获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在赵明的警察生涯中,有太多的第一起——破获新《刑法》后,我省第一起带病投保诈骗保费的保险诈骗案;破获第一起高科技、高智能犯罪的银行借记卡诈骗案;办理了新《刑事诉讼法》后,我市第一起不知真实姓名、以自报姓名起诉的案件;还有多起犯罪嫌疑人“零口供”起诉判刑案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