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造福一方”不是“造福一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7:45 贵州日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领导干部传统的政绩意识。应当说,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富裕,多做贡献,多出政绩,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领导干部不胜枚举,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孺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然而,也有不少领导干部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存在着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

他们常常把“造福一方”简单与“造福一时”划上等号,过分看重自己在任上的表现,反而使“造福一方”的初衷走味变样,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具体表现在:一是重近轻远。乐于搞“短平快”项目,为早出政绩,不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对涉及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二是重表轻里。作风浮躁,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口号”,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大景观,以表面成绩引起领导关注,迎合上级;三是重显轻潜。喜欢干那些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热衷于轰轰烈烈创显绩,忽略了脚踏实地建潜绩。对短时间内无法显示直接效果,一时不易发现的政绩,更是不愿投入精力,虚抓假干;四是重虚轻实。喜欢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做秀”,为造“一时之势”,不惜让几代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五是重小轻大。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往往从地方和部门的小利益出发,只顾个人进退得失,不顾群众安危冷暖。对上级的工作部署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己有利就雷厉风行,对己无利则束之高阁,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追求一时利益、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全局利益。

  “造福一方”与“造福一时”,虽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出领导干部间不同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造福一方”,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现出的为党为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人民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而“造福一时”,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体现出的是不切发展实际的虚绩,追求的是个人私利的虚绩。

  造福百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让领导干部做到“造福一方”而不是“造福一时”,除了加强经常性的宗旨教育外,很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制定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标准,要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把评判干部政绩的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造福一时”虚假的政绩无处藏身。作者: 廖建江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