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8:41 青海新闻网

  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形成了我省独具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为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然而,要做大做强我省文化产业,尚需破解几大难题。请看报道——

  青海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这些基础和优势,也决定了我省必须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从现状看,目前,我省拥有艺术、图书馆、群众文化等文化产业机构2000多个,包括演出业、音像业、娱乐业、艺术培训类、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演出市场魅力无限。初步形成了演出团体、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经济实体分工配合、协作发展的主导格局,集体、个人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演出实体不断发展,从节目的创作到演出,逐步走向市场化。全省活跃着一批秦腔、河湟曲艺、民族歌舞等民间业余剧团。在西宁,茶园和文化广场由于戏曲演唱、歌舞表演等文艺演出活动的介入,日益显现出充满活力和不可低估的产业潜力。

  ———民族音像制品市场广阔。1992年成立的西海民族音像出版社已经成为我省乃至西部地区颇有影响力的民族音像文化产业品牌。同时,个体音像制品经营者也已瞄准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音像制品市场,大显身手。以西宁为中心的演出、娱乐、网络文化等文化娱乐业已成为全省文化产业中创造价值最高的行业。

  ———艺术培训大展身手。随着一批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我省的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办得红红火火,形成国办、民办并举新格局。目前,全省有各类艺术培训机构百余家,其中,国办的省文化艺术学校、省文化馆和民办的宁训古筝艺术培训学校、克莱德曼音乐艺术培训中心等已成为全省艺术培训的中坚力量。

  ———艺术品市场极具发展潜力。据调查,目前,全省百年以上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达几百余种,主要产品种类有雕刻雕塑、工艺服饰、河湟奇石等十几大类、上千品种。此外,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为我省旅游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理念和内涵。

  然而,纵观全局,由于我省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呈现出“低”、“小”、“散”的特征,发展规模小、产业链不长,文化市场远未发育成熟,文化产业要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脚下要走的“路”还很长。

  ———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业内人士说,结合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培育音像业、电影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培训业等,形成一批具有青海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积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我省文化领域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缺少一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龙头文化企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省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组建文化集团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努力构建文化市场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演出、娱乐、旅游、图书、音像等相关文化市场,积极培育文化中介机构,努力推介我省特色文化产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理顺和健全文化管理体制,规范文化经营行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大文化执法力度,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做到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盘活存量文化资产,提高文化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文化科技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含金量。

  ———抓紧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特别是重点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鼓励支持专业人才创办、领办文化企业。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作者:林 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