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要误读网民和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9:01 四川在线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继阿拉伯数字0~9的伟大发明后的第二个伟大发明,0~9数落着人类历史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互联网必将承担联结和缩短人类社会从现在到未来发展的情感与距离。而对于眼下中国的特殊国情来说,互联网却要担当实现真正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自由的“网言”。今天,当网民已经成长为既定事实的民意群体时,通过看似宽广实乃狭窄的民意通道互联网发出的“网言”,对于国家高层来说无疑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时间最短、信息最大、质

量最高、内容最真的民意,那怕是情绪化、攻击型、漫骂式、反动性的民意,都是真实的民意。不可否认,网民群体的确鱼龙混杂五花八门,“网言”内容的确泥沙俱下真假难辨,但是,这并不影响国家高层从“网言”中获取全面真实的社会发展状况,“网言”甚至是乐见其成的低成本(或无成本)社会信息的获取源头。今天,人们在审视“网言”是否左右国策的争论面前,必须承认“网言”背后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网民中不乏众多卧虎藏龙的爱国之心,“网言”中不乏众多真知灼见的匹夫之情。虽然网络中隐藏着不少网络流氓、网络无赖和网络骗子,但网络中也显示出不少网络谋士、网络智者、网络英雄。

  “网言”也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是全社会的共享资源,是一种不能只控制在少数既得利益者和所谓的精英们手中的资源。时代不同,民意表达的渠道也有所不同,“网言”则是与时俱进直达高层的民意表达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时代),“网言”这种民意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决不容许某种力量戴着两副眼镜看“网言”,一副是对网民居高临下的眼镜,一副是对“网言”妖魔化的眼镜。“网言”是真实的,不论是“网言”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直白表达,还是“网言”对假、大、空与虚、伪、吹的直白表达,都是毫不掩饰的真实表达。而传统媒体的一贯表现与“网言”的真实直白相比,谁更真实岂不一目了然?!两厢比较,“网言”具有直白的真实可爱之处,而传统媒体却具有虚假的可怕之处,对于正常的社会来说,哪种言论更为可贵?更为社会所需要?不也是清清楚楚了吗?

  由于异常复杂的中国改革,引发了大规模长时间对改革的各种反思,由于中国特殊国情所限,这场反思改革的主流战场几乎只能在互联网上进行,“网言”也就成了反思改革的第一语言,而传统媒体语言几乎只能作为反思改革的“陪客”。各界“网言”对过去的失误和失据的改革而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批评、指正、建言和帮助,全社会才能看到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变化、才能看到从“破坏型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变化、才能看到从“风狂的GDP崇拜”到“绿色GDP”的变化,才能看到从“浪费型发展”到“节约型发展”的变化、才能看到从“国资流失的改革”到“国企规范的改革”变化、才能看到从“崇洋媚外”到“自主创新”的变化、才能看到从“道德滑坡的社会”到“八荣八耻新道德”的变化、才能看到从“封闭立法”到“公开立法”的变化、才能看到从“教改医改市场化”到“教改医改公益化”的变化、才能看到从“官商勾结腐败不断”到“治理商贿打击腐败”的变化、才能看到从“社会失衡”到“和谐社会”的变化、才能看到从“歧视三农”到“重视三农”的变化……等等等等无数的变化,难道与“网言”的力量没有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网言”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人会傻到丢弃正确而选择错误,假如过去的改革没有失误和失据的话,假如没有“网言”的批评、指正、建言和帮助的话,就不会发生上述的变化,既然不会发生上述的变化,就只能证明过去的改革都是完全正确的,就不需要发生变化。然而,发生变化的所有事实都在证明过去的改革的确存在失误和失据,同时也在证明“网言”的积极作用。

  然而,“网言”毕竟是“网言”,即便“网言”具有积极的民意力量,但是,“网言”除了帮助改革的积极作用外,“左右国策”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君不见,“网言”主张设立“宪法法院”、“违宪质询机构”、“违宪审查机构”、“司法独立”、“执法独立”、“行政独立”、“审计独立”、“监察独立”、“新闻独立”、“工会独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集体引咎辞职制度”……等等等等“网言”主张,几乎没有那项主张在现有国情下能够得以实现,这难道不是“网言”的无奈吗?难道也许是“网言”过于超前?也许是“网言”过于偏激?也许是“网言”脱离国情?泱泱13亿人口大国,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模式,但也并不是说上述的“网言”主张没有道理,只是需要慢慢通过改革找到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模式而已,这都需要崭新的理论和实践来确定,同时也需要时间来确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重演的故事并不在少数,每当国策系铃人难以主动自行解铃的时候,民间力量往往都会充当解铃人的角色。怎样看待“网言左右国策”论,虽然是“一种观点,多种解读”的见仁见智,但从反思改革两年多的历史故事中,都能看到网民这股民间力量发出的“网言”所扮演的解铃作用。这一点恰好证明了“网言”是从底层到高层的直达民意作用,但却不完全是“左右国策”的作用。愚下在此文就是用逆向思维的反证方式来说明“网言”在过去的历史故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和无奈角色。所以,今天当人们在面对“不能让网上言论左右国家政策”的论调时,请不要误读了网民和网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