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家学者畅谈"八荣八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9:21 青海新闻网

  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八荣八耻”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八荣八耻”帮助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不仅旗帜鲜明,内容具体,而且看得见、摸得着,可对照、可实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和实践,必将对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月24日上午,省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座谈会,畅谈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体会。现将座谈会内容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八荣八耻”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公民道德规范作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武伟生(常务副校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产生背景、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政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王志峰(副校长):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总结学习经验,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带头者,争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陈玮(副校长 教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转变社会风气,领导干部是关键。政府机关的作风好不好,公众服务机构的效率高不高,官员守不守官德,公务员讲不讲职业道德,领导是否遵纪守法,执法人员是否严于律己等,群众最在意,也最能影响社会公德意识的普及。因此,让社会风气好起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够带头恪守“八荣八耻”,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有一个长足进步。“八荣八耻”看行动,许多事情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地抓落实,一个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

  李良才(副校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划清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之一,其八个方面的要求,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丰富营养,又包涵着时代的丰富内容,体现着继承、扬弃、创新、丰富的内在统一;既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又体现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既是做人的底线,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开放与宽容。

  袁志平(哲学社会学部 教授):综观中国历史,“知耻”与“无耻”始终是思想家们评判社会成员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他们认为“知耻”是道德人格的基础,特别是维持人的自尊、保持良好行为的重要条件,而寡廉鲜耻则是道德沦丧、世风衰微的突出表现。《礼记》中说:“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孟子·尽心上》有“人不可以无耻”的训导。龚自珍则对社会不同阶层的“无耻”所造成的可怕后果进行过如下颇有见地的分析:子民百姓无耻可以辱身,富者无耻可以辱家,士人无耻可以辱国,卿大夫无耻可以辱社稷。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兴民风、厚德泽,就必须“养人之廉”,“去人之耻”,“催助天下之廉耻”。学贯中西的辜鸿铭在《春秋大义》中甚至将廉耻心视为家庭、国家、社会得以存在的道德基础。由此观之,提倡和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对于我们每一位公民、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由此,我们也说,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一个基本的着力点就在于培养和树立人们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要求的荣辱观。

  朱瑞(哲学社会学部、副教授):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八荣八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精髓的继承和创新。传统荣辱观认为“先义后利,存荣去辱”,为今天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传统荣辱观提出“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为今天正确处理精神荣誉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传统荣辱观提出“公而忘私,报效国家”,为今天正确处理集体荣辱与个人荣辱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传统荣辱观认为“生以辱不如死以荣”,为今天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传统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来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而传统荣辱观,经过当代道德精神的改造和洗礼,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薛红焰(科社部副主任 副教授):“八荣八耻”的论述,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用一元世界观整合多元价值追求和利益矛盾的有效实践,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众的道德共识和行为基准,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八荣八耻”,主张的正是这样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遍价值观和基本行为规范,是各民族群众的共同道德基准。作为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最基本的;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遵守法律、诚实守信,这也是最基本的;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也包含着社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提出“八荣八耻”,切中时弊,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玉良(哲学社会学部 副教授):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念有内在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把个人私利摆在社会利益之上,而不是把社会履行义务当作荣誉的主要内容。个人特权的大小、等级的高低、财富的多寡成为他们衡量荣誉与耻辱的标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决定其荣辱观与剥削阶级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是建立在对人民、对集体、对祖国尽义务的基础上的,是同社会主义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桑才让(哲学社会学部副主任 教授):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道德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和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荣誉和耻辱作为把社会赏罚从外部的调控转化为个人自我调控的重要杠杆,对于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很大的作用

  陈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传统道德、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冲击。近年来,在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黑白颠倒、美丑不分、荣辱观模糊不清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社会上一些丧失荣辱观的行为正在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如不及时敲响警钟,是很令人担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吴玉敏(哲学社会学部 教授):荣辱观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关于人生的目的和追求以及价值选择和取向的具体反映。我们认为,社会的和谐有赖于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正当,而人们行为正当的实现,又取决于两个互相制约的条件:一方面人的行为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范,另一方面人的行为要有内在自觉的道德意识,而自觉道德意识的培养和确立以及人们高度自觉的自律规范行为的形成,又往往和人们是否具有鲜明而正确的人生价值定位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一定的荣辱观包容在一定道德观中,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是价值观的外化形式;一定的价值观又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是世界观、人生观的现实表现;而支撑人的荣辱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赖以生存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精神支柱。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语言来说,包括荣辱观在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处。

  袁志平:作为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荣誉与耻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荣誉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褒扬与嘉许,耻辱是社会对个人不道德行为的贬抑与嘲弄。社会舆论和公众权威往往是形成荣辱的基本前提和外在尺度。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对荣誉感到道德情感上的满足时,便产生荣誉感;当人们对耻辱感到自惭和痛心时,便产生廉耻心。人们的荣誉感或者廉耻心便是其荣辱观的反映。一般说来,人都希望得到荣誉,免除耻辱。这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社会本性之中。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他需要人群、需要交往,这种现实生活的事实必然形成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群体的依赖心理。每个人都希望他人或社会群体的褒奖,这是自尊的需要;希望他人或社会群体的尊重,这是自爱的需要。这些需要一旦以积极的形式出现,就表现为个人对荣誉的追求和对耻辱的回避。而且,人的荣誉感越强廉耻心越深,其行为也就更趋向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更趋向于善。所以,荣誉和耻辱作为把社会赏罚从外部的调控转化为个人自我调控的重要杠杆,对于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很大的作用。

  张玉良: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决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石。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目前社会上有人是非颠倒、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荣辱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鲜明的价值体系;迫切需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解彩霞(哲学社会学部):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调适、控制作用,有利于人们明确的认识荣辱的问题。道德规范只有转变为个人内在意识之后才能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即道德规范要起作用有两个条件:道德规范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人们愿意并且能够把道德规范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方面,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起来通俗易懂,操作起来方便易行,人们能够感觉得到也能够把它变成日常的生活实践。

  有利于人们按照“荣辱观”的要求做人和处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的认识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按照荣辱观的要求做人和处事。

  有利于人们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道德评价问题一直是社会的难点,因为整个社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历年来央视都要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青海也搞了一个感动青海的十大人物,如果人们真正能按照“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我想评出的感动人物必定会真正的感动我们每一个人。

  石德生(哲学社会学部 副教授):个体发展有道德审美、价值观关怀及需要,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需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建立合乎社会要求的价值整合机制,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一套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行为标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总体发展喜人,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某些方面失调,导致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一套合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行为整合机制来规范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行为,这样社会的发展才会有精神的保障。“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为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套价值观的整合机制。

  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彻到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努力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楷模

  武伟生:省委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阵地和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要在学习、贯彻、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课程,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要加大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力度,就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地位、内涵以及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体系等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抓好党校教职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身实践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争创一流业绩、构建和谐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彻到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和师德师风,凝聚力量,推进校院事业新发展。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校报校刊开设专报、专栏,集中刊发一批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专题辅导和理论文章,为领导干部和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全体人民的要求,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党校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基础上,将“八荣八耻”要求纳入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去。

  统筹安排,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培训实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和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方配合,把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情况作为干部培训考核、评价和任用的重要标准。当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各级党校教育工作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我们“一校两院”广大教职员工肩负着全省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任,社会上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值。全体教职员工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用“八荣八耻”时刻检点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观念,搞好校院各项工作,正人先正己。惟有如此,才能加快构建和谐校园,更好地履行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责,为在全社会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良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这种机制需要把公民道德自律、社会道德评价的他律,与政府激励惩戒的政策工具相互衔接,才能从整体上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中,肩负有特殊的使命,既要致力于深入的研究开掘,以丰富的内容、鲜活的案例进课堂,担负起宣传教育干部的职责,同时更要以“党校人”的角色定位,结合教学、管理、服务等不同岗位特色,身体力行,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楷模和示范者,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和谐氛围,实践“忠诚敬业、求是创新”的价值追求。

  吴玉敏: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特别要求每一位公民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把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无私奉献统一起来;把自律与自强统一起来。

  薛红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加强道德建设、协调人际关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无疑又是最基础的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和道德底线。因此,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研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实到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

  朱宏才(现代科技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荣辱就在身边,系于一言一行之间。从言行之间,以小见大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反思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研究员的观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归根到底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在全社会应当是干部带头,影响群众;在学校应当是老师做表率,影响和带动学生;在家庭应当是父母严于律己,影响孩子。我们言行如何,关键在于责任心;而有无责任心,则是荣辱观的本质表现。开学典礼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秦丰的讲话我们应该深思:“知”是前提,是指读书学习,掌握知识;“言”是关键,是指结合实际思考和消化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行”是目的,是指运用知识和理性认识指导工作,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三者紧密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和认识链条。言行之间,体现我们的荣辱观。所以,我们还是要多读书,善观察,勤思考,尽量少一些随意性,个人荣辱是小事,影响别人或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则是大事。

  相关链接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英勇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莫自才 整理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