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流行歌曲也可以是青春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5:1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陈晓璇 通讯员 郭媛 黄红英 王增光

  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赞赏本报与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唱响青春之歌”系列活动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曾几何时,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听到人

们在哼唱这样一首歌,就是这首《涛声依旧》,让陈小奇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人。

  陈小奇是广东流行乐坛的领军人物。上世纪90年代,一首《涛声依旧》让他“红”起来。如今,他仍坚守广东原创歌曲的阵营。20多年来,陈小奇成为广东乐坛兴衰史的见证人之一。最近本报与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主办“唱响青春之歌”的系列活动,勾起了陈小奇对当年创作歌曲的回忆,他对当代的青春之歌也别有一番诠释。

  

流行歌曲也可以是青春之歌

  图:陈小奇在一次演讲中 陈昆仑摄

  中文系毕业搞音乐,用唐诗讲一个故事

  《涛声依旧》纯属练笔竟“火”了

  “文革”前,在梅县小学有一群爱音乐的孩子,他们自学音乐知识,自制乐器;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自娱自乐。但谁也意想不到,二十多年后,他们中会诞生一位中国赫赫有名的音乐人,他就是陈小奇。陈小奇大学时读的是中文系,并非一个科班出身的音乐人,然而凭借着对音乐的感悟与执着,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浩瀚而又美妙的音乐国度之中。

  陈小奇告诉记者,他似乎与音乐有着天生的缘分,中学时在学校的乐队,进入工厂之后仍然是厂里的文艺分子,进入大学后还是负责学校文工团乐队。那时,他随便用七个酒瓶装点水吊起来,马上就能弹出一曲《泉水叮咚》。

  是什么触动了陈小奇创作《涛声依旧》?他告诉记者,纯属练笔,不为谁而写。由于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理解得很深,很想把它变成身边的一个故事,于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尝试着写下这首歌的歌词。陈小奇喜欢文学,他认为文学与音乐都是艺术,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表现手段、表现工具的差异性。

  陈小奇说,《涛声依旧》带有自己深切的生活体验,也是自己最为偏爱的一部作品,没想到这首歌也确定了自己的风格。他自信:文学修养使他的歌词作品不论谱曲与否,均能够在文学与音乐的品质上经得住种种推敲。因为他有意识地将现代诗的技巧、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流行歌曲的感觉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南派风格。

  赞赏“唱响青春之歌”创意,理解年轻人

  读书时也曾挖空心思追“流行”

  “举办唱响青春之歌,很好!”当听到本报与团市委举办此次活动时,陈小奇非常支持。他指出,目前青少年的歌曲处于相对薄弱,主要是缺乏青少年的原创作品,有计划推动青少年创作歌曲的活动很少。时下青少年的歌曲主要来自于港台的流行音乐,本土少之又少,这是歌坛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我作为一名音乐人,尤其是一名本土的音乐人,感到有点担忧。”陈小奇眉头紧皱。

  什么是青春之歌?陈小奇认为,只要能够直接表现青少年生活、精神状态的原生态歌曲,就可以称为青春之歌。但青春之歌并不是排斥流行歌曲。青少年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作为文化部门应该提供一些青少年喜欢的励志歌曲,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流行音乐,采取简单狭隘的‘二分法’,用一个压制另一个,只会更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共产主义接班人》、《军港歌曲》……这些革命励志歌曲是属于陈小奇青春时代的主旋律。他告诉记者,恢复高考之后他走进大学校园,那个年代流行音乐是一种新事物,爱情歌曲更被认为“色情”。虽然自己喜欢听,但也只能偷偷地听,挖空心思通过各种渠道去找磁带!

  “我很理解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陈小奇说,流行音乐的快节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所以受青少年追捧,这是年龄的差异造成对音乐需求的变化。

  难舍岭南不愿北飞,联合同行重振“家声”

  广东乐坛起死回生指日可待

  陈小奇是广东乐坛兴衰史的见证人之一,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广东原创歌曲阵营。回顾这么多年来广东流行乐坛经历的风风雨雨,陈小奇了如指掌。

  陈小奇回忆道,广东乐坛的造星风潮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迅速崛起,九十年代中期到达最高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九十年代末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广东乐坛已经没有可能“咸鱼翻生”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复杂,包括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北京强势媒体的崛起、广东签约制度的漏洞、盗版的日益猖獗以及商业排行榜的“变味”……这一系列因素造成广东歌手外流严重,唱片业日益萎缩,无力挖掘新人,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广东乐坛的滑坡是必然的。

  陈小奇坦言,十几年来每年都有很多人、很多公司邀他前往北京,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光收入就是现在的5倍甚至10倍。“但是,我是南方人,习惯南方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及饮食等,而且我追求的创作风格也很南方;其次,我不愿意放弃广东乐坛,因为我对它并未完全失去信心,相信通过和一批志同道合朋友的努力,能让广东乐坛慢慢改善。”

  2001年,一群广东音乐人聚在一起,同感广东乐坛不能再低迷下去,应该再度联合起来重建广东乐坛。于是,以陈小奇为首的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成立了,并很快在天河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百名歌手演唱会。接着,陈小奇看到广东没有一个原创音乐的奖项,又联合省音协于2003年初组织评选了首届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奖”。此外,陈小奇还率领词曲作家到广东各地采风,推介旅游的同时推动了旅游歌曲的创作。“现在连金钟奖也落户广州了,大环境变好,广东乐坛完全可以起死回生。”陈小奇很有信心。

  做生意的天赋比搞音乐创作的天赋差远了?

  即使变穷也不会“卖名”求财

  陈小奇也产生过告别乐坛的念头。1994年,任太平洋影音公司副总经理的他为了帮公司走出困境,开始到社会上寻找投资,不料当制作公司成立、太平洋的歌手都转到新公司旗下时,却发现承诺投资者竟然是个骗子,歌手们纷纷选择离开。陈小奇表示,当时的感觉就是身心俱疲,“辛苦经营多年的事业一下子没了。”

  痛苦之余,陈小奇有了告别乐坛的念头。但是,1997年底陈小奇再度重整旗鼓创办“广州陈小奇音乐公司”,这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倾注了他太多的希望。但似乎他做生意的天赋比搞音乐创作的天赋差远了,用他的话来说,大钱挣不到反正饿不死就行了。据透露,陈小奇的音乐公司也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公司投资的意愿,但陈老师一概回绝。“如果同意投资,那么合作之后注重的将是经济目标,这不是我的文化理想。我宁愿公司做得不大,但可以保证完成我的文化理想!”陈小奇说,骨子里他还是一个文化人,重视的是文化价值,创办音乐公司的初衷只是想做自己的事情,并不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标。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时,陈老师调侃地说:“如果有一天我变穷了,其他的东西可以卖掉,但是这间公司,我不会卖掉,因为用了我个人的名字,我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卖掉!”

  陈小奇档案

  陈小奇,广东普宁人,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1993年任太平洋影音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任广州电视台音乐总监,同年年底创办“广州陈小奇音乐公司”。现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会长。推出李春波、甘苹、陈明等著名歌手。目前有近2000首作品问世、约200首作品获奖,《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又见彩虹》、《高原红》等歌曲更早已成华语流行乐坛的经典名曲。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