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房贷政策变化的负效应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0:07 红网 |
最近,上海正在酝酿调整住房公积金制度,原先以户为单位的公积金贷款将改为以个人为单位贷款,这个消息除了让市民关注外还令人振奋。调查显示,有23%的人打算在一年内买房,购房总预算在60万—80万元之间。而公积金贷款的变化,更让48%的购房者打算将自已的预算额度扩大10万—20万元,也即如果政策出台,购房者的购房价位则会在70万—100万元之间(《东方早报》4月10日)。 真不知道,这个房贷增加的政策如果真的出台,对众多的买房自住的人来说到底是该喜还是该忧。因为就国内的房价而言,其潮起潮落之间,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有着诸多社会因素、或者说是因市场与社会交织而难分难解的公共管理问题。仅就现有的房价来说,经过2005年,也就是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及央行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房价的上涨和投资性需求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应当看到的是,在投资性需求受到扼制的同时,众多工薪阶层的自住性需求也受到了压制,加上没有相关廉租房政策及时出台,所以社会的合理性需要并没能得到满足。 因而在此前提下,房市就呈现了如此的景象:一方面市场房价上涨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投资性需求也受到打压;可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房价调控政策缺乏有关区别情况分别对待配套性制度安排,所以在市场出现了投资和自住需求一并受到扼制的政策尴尬。具体就上述的房贷变化政策而言,对此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在表面上,以户为单位到为以人为单位的变化,可以提升市场对房屋的需求量,然由于在政策上缺乏对社会、特别是对工薪阶层合理性住房需求的制度安排,所以在结果上不难预见,这种房贷政策的变化同样也会像以前一样引起市场房价上涨,而工薪阶层需求也会因为这种高居的房价而被再次压抑。那对此人们也不得不想问,如此的房贷政策在社会效应上岂不等于是又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陷阱,把工薪阶层的自住性需要排除在外吗?而还进一步可问的是,如此的房贷政策变化,在取向性上能说是符合行政行为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要求吗?想结论也应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上述上海房贷政策在“户”与“人”上的变化,如能排除地方政府出于“自利”需要的话,无论从市场效应还是从社会效应上看,其在相关思路与制度安排方面的缺陷,都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合理公正的政策。因而笔者在此也很想提醒有关部门:要警惕房贷政策改变的负效应!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义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