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农村义务教育旧债未清又负新债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4:46 中国青年报 |
新华社记者 王勉 何云江 农村义务教育负债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地政府、学校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早先多数是“普九”欠债,现在进入“两基”攻坚关键时刻,一些地方又出现举债搞攻坚的苗头。教育工作者呼吁,警惕农村义务教育新一轮负债,以免学校陷入“旧债未清,又负新债”的泥潭。 记者不久前在广西、贵州等地采访时发现,近年来由于中央采取一费制、“两基”攻坚、“两免一补”等一系列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和举措,使“学校变新了,条件变好了,尤其是那些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了”,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欢喜了学生,愁煞了学校”。 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该配套的资金没配套,该补贴的没补贴。很多学校旧债没还,又负新债。各地尽管为此费尽心机,但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滚雪球”般的新旧债务积聚一起,不仅影响着地方稳定,而且隐患重重,教育部门和一些中小学校长更是苦不堪言。 举例来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可谓是“极贫县”。全县年财政收入仅2000多万元,教育负债达3160多万元。尽管县里“勒紧裤腰带”,终于通过“两基”攻坚验收,但为了巩固“两基”成果,去年全县新建8所寄宿制学校,又新增债务200多万元,造成去学校讨债者不断。像雷山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国家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诸如“义教工程”、“两基”攻坚等重大举措,都是确确实实的民心工程,老百姓更是拍手欢迎。问题是地方在落实这些举措的过程中,一定要“看菜吃饭”,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来部署,绝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打肿脸充胖子”。 因为实施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农村义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为了让学校能轻装上阵。如果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大肆举债,让政府和学校喘不过气,这绝对得不偿失。 学校陷入债务泥潭的现状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为现实已经证明,部分学校因债务,教学难以为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当务之急,一是对各地各学校历年欠债,以及因税费改革、“两免一补”、“两基”攻坚形成的配套资金缺失情况进行普查;二是中央和省区市应对市县两级政府是否按照规定对教育事业投入,以及资金是否真正用在“刀刃上”进行督察;三是对地方负债建设的一些教育项目要进行抑制,防止“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现象再次发生。 新华社南宁4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