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整书侵权的图书当销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6:00 光明网 |
程方平 《新京报》3月27日报道,著名辽金史学家陈述先生逝世后,其著作《全辽文》著作权遭侵犯。陈先生的女儿陈正称,两个多月前法院就作出了侵权判决,但被告方却没有履行。作为熟悉此案的学者,笔者认为,对净化学术风气而言,此案判决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全辽金文》主要参考陈述先生点注的《辽史》和《全辽文》,但却在书中可以有 上千处按照学术规范注明作者名字的地方故意回避,在书前“凡例”惟一一处实在躲不过去的地方,把陈述名字“误写”为“陈衍”。在该书出版后的两年内未有任何对“误写”的修正,如通知作者家属、在书中夹带“勘误表”。对这一严重“误写”,主编、副主编及编委20多人不可能没有人发现,所以同行人难以对其“不是故意”表示赞同。因为《全辽金文》的“伪整理”,项目主持方得到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和“山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资助项目”的专项资助,该“伪整理”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该研究所还公开宣传“辽金文献整理的新成果”,却对“误写”和“侵权”没有任何说明。目前,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许多相关研究机构和网站,都将《全辽金文》覆盖《全辽文》,其恶劣的学术影响已经在蔓延。 2005年年初,一些学者发现《全辽金文》项目居然是对陈述《全辽文》的整书剽窃和恶意歪曲。为此,陈述先生的子女首先与出版社交涉,而项目主持者却一直陆续以“校对失误”、“成稿之后未统看”、“打印选错字”等理由搪塞。出版社则认为“即便是构成侵权最多也就是补点稿酬”。这种现象值得反省。 在起诉书中,陈述子女要求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依据是按照近5年出版界有关稿酬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的,因为《全辽金文》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若依据版权局在1999年发布的稿酬标准,事隔7年之后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则侵权三方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惩戒。现在,侵权书《全辽金文》还在继续销售,就证明侵权三方没有受到最基本的法律制裁。难怪有的学者说,花三万块就可以随意剽窃盗版全国知名学者的著作而骗得名誉、地位和金钱,这可能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黑色产业”,如此下去中国学术界的发展和创新令人担忧。 像《全辽金文》这样整书侵权的书籍,被侵权方是要求销毁的,因为不销毁,未卖出的侵权书放着就是威胁,就是继续侵权的隐患,但是现有的法律条文没有此类规定。对盗版光盘可以销毁,对这种恶劣的学术侵权书籍,为什么不能销毁?在这方面的学术造假危害是巨大的和潜在的,应该予以严厉打击。 《全辽金文》的作者侵害《全辽文》作者及其家属的权益应该包括精神方面。2005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可获精神赔偿的情形有“未经原告许可,严重违背其意愿发表其作品,并给原告的信誉、社会评价带来负面影响的;抄袭原告作品数量大、影响广,并使原告因此获得较大名誉的;严重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等8种情形,其中本案被告至少涉及以上所列三项情形。但是,判决没有支持受害人精神赔偿的诉讼请求。 近年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刚刚从海外转回到国内,研究的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禁不住类似的整体剽窃、盗版和故意“误写”原作者姓名等伤害。2005年,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在谈及《魂归峭壁》一书的知识产权案时指出,“抄袭是知识产权中的偷窃行为”。对此,如果我们的学者和出版者没有明确认识,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则从何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