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小巷总理”的意义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9:26 南方日报 |
直言 迅之 “小巷总理”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别称,管辖范围虽然小,管的事却多乎哉:大到社区建设,小到家长里短,似乎哪里都能看到居委会干部的身影。在以往,居委会干部多 是由街道办事处一级任命产生,成为事实上的“两级(市、县区)政府、三级管理”之后的第四级网络,因而也就多多少少带有了行政机构的一些色彩。而在社区民主意识日渐蓬勃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区居民的现实民主需求,在村民自治之后,实现居民自治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起来。南京市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就开展得红红火火。尤为特别的是,在此次选举中,外来务工人员成为重要成员,仅红山街道就有6名外来务工人员报名竞选。根据南京市2002年出台的文件规定,凡在社区居住1年以上的居民都有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南京市的居委会选举可以算得上是抛开陈旧的户籍观的一次选举,也由此拓宽了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空间。 当然,居委会海选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大规模的海选却需要勇气和政治智慧。所幸的是,村民自治给居民自治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与教训,这使得居民自治具有了超越“摸着石头过河”的民主阶段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就给居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就此促发城市社区文明的转型。我们知道,与农村格局不同,城市格局处处可见政府的身影,社区文明过往在发展形态上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居民自治型。也因此,居民参与社区民主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 社区文明是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而社区民主又是整个城市民主能够有大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基层民主进行多年后,城市的“草根民主”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除了居住这个概念以外,往往还是一个单位人,也就是除了生活社区,还有一个工作社区。当生活社区的民主发展以后,工作社区的民主亦当随之跟进。民主意识便有了从“外表”到“深入骨髓”的可能。 南京让合乎一定条件的外来工也参与到社区民主中来,是一种从参与制度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尝试。在城市居住结构和社会阶层不断变化的今天,纯粹依靠政府来主导,并不是社会效益的较优选择,而让居民包括摒弃陈旧户籍观念的新一代居民一起来参与,才可能使社区文明进入新的阶段。而这正是城市发展的生机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