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特诊服务”还是“马屁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0:03 红网

  有媒体的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不少医院,只要给出30元到120元不等的高价挂号费,就能优先挂号优先看病。因为挂了个7元的普通号,市民蔡小姐眼睁睁地看着“贵宾”插队,结果她上午7点多就跑到医院排队挂号以为可“稳拿第四”,一直捱到下午才看上病。选择“特诊”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能提前看病,此外,还能由导医引领去看病、化验、取单。 对此,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场部有关人士这样解释:“我们认为,设立‘特诊号’能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真正体现专家的价值。”(4月11日《信息时报》)

  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位人士的解释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所谓“医疗资源”云云,当指普通医生与专家医生之别,意思应该是患者挂7元的普通号就只能看普通医生的门诊,患者挂30或者120元的“特诊号”就可看专家门诊,这才有“体现专家价值”一说,可事实是,不管是挂7元还是30元、120元的号,门诊医生都是同一个人(其实7元的挂号本就是专家门诊号),这从何体现专家与非专家的不同价值呢?

  这哪里是“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分明是在“分配排队资源”吗?报道写得清楚,“特诊号”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患者拥有不排队的豁免权,随到随看。表面看,“特诊服务”是为急病人所急,用那位人士的话说是:“120元其实主要是针对那些专程从外地赶来,急于看完病赶回去的病人”,可事实不是那么回事。如患者得急病,应该挂急诊门诊的号,而不是挂专家门诊的号。患了病谁不急?就因为多交了些钱就可以享受插队的权利,这不是明摆着在侵害挂了普通号的患者的权利吗?既然如此,医院何不直说“特诊服务”就是“金钱服务”或者“马屁服务”呢?

  “插队”一词估计是中国人的特创,它集中反映了国民劣根性中的一种,其之所以可恨,就因为它有违“先来后到”的自然正义,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秩序。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民间契约,按秩序排队是一种起码的游戏规则,试想,如果连这样的游戏规则都不能遵守,又焉能指望其能恪守其他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约束吗?对这种陋习,任何人和任何单位都负有谴责和根除之责,绝不应该予以纵容和鼓励,更不应该以金钱为手段将之市场化,谁钱交得多,谁就拥有插队的权利。

  如硬要把“特诊服务”理解成为是“真正体现专家的价值”,按我的理解是,同一专家面对持有普通7元挂号和30或120元挂号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专家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是否好到不论贫富、不管钱交多交少均能一视同仁把脉问诊,大可怀疑。果真如此,那是挂7元普通号的患者之福,否则就是在制造另一种社会不公。谁能保证呢,专家就不对挂7元普通号的患者看得随便马虎,对挂120元号的患者看得精心周到呢?

  医生之有“白衣天使”之美誉,盖由于在他(她)们眼里只有病人而不问病人所属何种阶层及贫富有别,故始终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公平合理地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而“特诊服务”恰恰有违这一医疗宗旨,故不宜提倡。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