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库区名记”累死在库区(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0:05 重庆晚报

  

“库区名记”累死在库区(图文)

  许守亚灵堂

  “很累,想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和央视同行去石宝寨。”这是重庆电视台48岁的老记许守亚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

  4月1日凌晨,被三峡库区群众誉为“库区名记”的许守亚,在没日没夜连续工作十多天之后,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突发心肌梗塞,死在家中。

  最后十天疯狂工作

  奉节—万州—巫山—大昌古城—铜梁……从3月21日到31日这十天时间里,许守亚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历经数千里的旅途颠簸,跟踪采访三峡外迁移民。此间,央视记者换了两批,而许守亚一个人坚持全程采访,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以上。

  许守亚的疯狂工作劲头让央视记者钦佩不已,十天共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终身难忘:

  “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许老师几乎是摄像机不离手,不停地在船甲板上和车上拍摄。晚上看当天拍摄的素材时,有一次他坐在凳子上就睡着了。”

  “31日是采访工作最累的一天,也是和守亚同志共同工作的最后一天。到长坪乡采访坟茔搬迁,先跑几个小时的盘山公路,然后又坐一个多小时的江轮,最后还要爬山。许老师扛着摄像机和三角架来回奔跑,连续工作……”

  这晚,许守亚从库区赶回家已过8时,写稿写到11时多。他感到背部有点疼痛,让儿子打盆水来洗了脸,在床上倒头便睡着了。谁也没想到,他这一睡便再没醒来。

  为抢镜头奋不顾身

  在库区采访中,知道许守亚的人都会说起他的“三没有”:库区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库区的路,没有他不熟悉的;库区的干部没有他不认识的。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都知道:到三峡库区去采访,只要找到许守亚,就会一切顺利。

  早在1997年进入重庆电视台以前,许守亚已是原四川省万州地区电视台的知名记者,当地群众送他一个称号“库区名记”。2000年10月,开始许守亚专门从事三峡库区的新闻采访工作,每年在重庆电视台上稿量达到400余条,其中被中央电视台采用的稿件40条以上,这在全国地方电视台非常罕见。

  许守亚是一个工作狂。为抢到最真实的新闻镜头,他总是奋不顾身的冲在最前面:在张飞庙搬迁时,他只身两次夜宿古庙;在云阳五峰山特大滑坡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警戒区,上山拍摄最真实的场景;拍摄抢救三峡第一草,他身负沉重摄像机,攀爬上陡峭悬崖……

  生前想建库区影像馆

  许守亚家里有一间特别的工作室,可以说是他自任“台长”的小电视台:10多平方米的拥挤空间里,放着两台电视、两台电脑、两台编辑机,还有2000多盘录象带,里面记载了三峡库区地理、人文变化的历史。

  老许的儿子告诉记者,这些设备都是父亲省吃俭用购买的。上月,父亲还对他念叨着:“这些资料都非常珍贵,一定要保存好。以后我退休了,我们爷俩就一起搞个三峡库区的影像博物馆,让后人了解三峡移民这段历史。”

  儿子没想到,父亲没多久便倒在了库区,建库区影像博物馆的梦想永远没机会去实现。而当他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他拍遍了库区的山山水水,竟然没给自己留下一张工作照片。

  记者汤寒锋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