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杂弹:成绩差并非坏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2:35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上周六,一个朋友邀我参加她女儿的生日宴。席间,朋友的女儿拿出一份小礼物给她母亲看:“妈妈,这是我班上同学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漂亮吧?”不料,刚刚还对女儿风和日丽的母亲听到这个同学的名字后脸上瞬间乌云密布:“这样的坏孩子,你以后少跟她来往。”女儿委屈地说:“人家怎么是坏孩子?”母亲理直气壮地回道:“成绩那么差,怎么不是坏孩子?”

  “成绩差”是否就是“坏孩子”?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学习成绩是学生某一个学习阶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充其量是学习本身的好与坏。而一个人的好与坏指的是其品性的好与坏。而品性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此有清楚的解释: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及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显而易见,“成绩差就是坏孩子、坏学生”非但没有理论依据,更无法形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那么,为何不少家长、教师、学校仍要坚定地在“成绩差”和“坏学生”之间划上等号呢?其原因无非是他们坚守“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的教育目的,信奉“成绩好=好学生”的成功公式,尊崇“成绩好—名牌大学—社会精英—功成名就”的人生模式。在这样功利、短视的教育理念驱使下,无怪乎“成绩差就是坏孩子”会大行其道!

  让我们来看看前人是如何理解教育的。鲁迅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其原则是“展个性,尚自然”。陶行知主张“依据生活而教育”,要培养“活生生的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依据他们对教育功能的论述,不难得出教育的目的是健全体魄、完善人格、发展能力、学会生存,而这些都必须以把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为前提。

  前人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是十分现代和科学的,而“唯成绩是举”、不遗余力地把孩子打造成“考试机器”的教育理念就其精神实质而言,离现代教育理念又何其遥远!

  说到底,“成绩差未必是坏孩子”其实是一个很浅显的常识,但在这么浅显的常识面前,人们却一错再错。何时才能转变呢?(龚莉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