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协调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4:4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目标,着眼于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以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地位为导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摆上重要位置。编制了《淮北市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淮北市建设

百万人口城科技事业发展规划(2003-2010)》。在积极推进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市本级和区县都确保科技投入达到或超过法定比例。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21%%增长到2005年的2.35%%,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6%%;金融部门也增加科技信贷支持,2005年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1.83亿元。

  二、以推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不断增强重点领域的动力和活力。重点围绕“4+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四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电力、纺织、化工等我市传统四大支持产业。近两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工贸收入实现年均增长50%%以上。“十五”期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2项,形成254项科技成果,有156项达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培养了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健全了技术研发中心,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全市拥有技术中心的企业37家,其中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已达16家,位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安徽省专用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60个,培育省级星火区域支柱产业10个,培育和建设国家级、省级星火农村科技服务组织15个,市级22个。实施了县(区)“一把手”科技工程和“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工程”以及“农业高科技专家大院”的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途径。

  三、以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突破口,着力营造科技进步有利条件。一是“量身定做”地方科技政策。制定并实施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推进技术创新暂行办法》、《加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专利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二是整合资源,发展科技服务体系网络。建立了市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全市大部分骨干企业都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也广泛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技术依托关系。全市共发展各类科技开发和推广服务机构136家,形成了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信息服务的网络体系。三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科技转化步伐。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实用科技人才培训、科技示范工程、电波入户工程、信息入乡工程和“金钥匙”行动计划等,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四、以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为基础,不断夯实自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不断强化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和高科技人才落户淮北,落实了日本、荷兰、法国专家等3个引智项目。建立了3588人的科技人才库和实用专家库以及存库量380项的科技成果库。并成立了淮北市经济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专家咨询组织。打破以评审方式为主的单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落实科技人才评价、分配和奖励机制。实行专利、技术、成果入股分配政策,建立两年一度的人才工作和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已连续进行了十二次科学技术奖励,充分激发了科技人员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突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