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5:0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编者按:

  为了推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

班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即“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结合我省实际,省委宣传部课题组撰写了5篇学习体会文章,从今天起在本版陆续发表,供大家学习参考。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意义重大

  只有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目的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好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的状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从实践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及县以下实现的比重,1993年占42.0%,1996年为39.6%,2001年为37.4%,2005年只占32.9%。所以,只有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才能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效果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2003年以来,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脱离了这个中心,农村其他各项建设就失去了物质保障。只有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才能使其他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只有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首先要看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为农村的落后,而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1994年扩大为2.86∶1,2005年进一步扩大为3.2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2005年的32.9%。我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8%。只有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才能打破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汇聚在城市、传统农业汇聚在农村的区域二元结构;才能使城市得到农村空间的依托和支撑,优化资源的系统配置,提升和扩散城市功能,避免城市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同时使农村集聚的庞大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还要看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点在于城乡一体化,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使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有利于提高农业增加值、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由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使城乡产业结构的关联与分工更加科学,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和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并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

  只有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譬如,县(市)以农村人口为主,县域经济的落后反映了农村经济的落后。2004年,河南108个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为7411.23元,还没有进入1000美元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外,还要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的协调发展,而在这些方面,农村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希望也在农村。譬如,固定资产投资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速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的6.4%。但投资比重一直偏低。2004年,河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的4.9%;人均投资额为全国的59.2%、浙江的24.6%、江苏的36.5%、山东的42%、广东的45.9%、河北的67.5%。特别是我省广大农村的投资尤为不足。河南的投资总量与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差距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只要我们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扩大农村投资,加快农村建设,就一定能够改变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从而改善农村的生产和消费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要把握正确原则

  要防止偏离中心。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是要切实以农村的经济工作为重点,紧密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统筹安排和完成其他各项任务。要防止偏离或游离这个中心,防止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治理村容村貌等摆在不适当的位置,使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清垃圾、清路障、拆旧房等;也要防止超越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群众的收入水平,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提出过高的目标。

  要坚持科学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把人的需要、利益、权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从片面强调增加财富为主转向以保障人的需要为主。各地农村在编制发展规划、设计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感受,使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发展的成果。要克服“GDP崇拜”的影响,把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给广大农民带来福祉摆在第一位。要摈弃“全民招商”、运动式上项目等传统套路,在发展内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变。

  要转变增长方式。目前,不少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靠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的粗放型投入来实现的。为此,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抛弃“野蛮增长”、“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观念,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协调、循环、高效的增长道路,真正使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尽可能保持农村生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突出优势和特色。我省各地农村都有不同的区位特点、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把这种优势和特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要采取综合措施

  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第一位的任务,而生产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首先要使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此,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要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办法。要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依靠规模效益增收。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当地特色优势的产业区和产业带。其次,要突出发展专业村经济,逐步形成以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为特征的农业产业集群,使专业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着力点。

  农业产业化发展本身,需要包括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应继续加强和落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同时,可以尝试在农村推动一些金融创新。此外,地区中小银行的发展和小额信贷,也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帮助。

  重视非农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链条的延伸。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比重占30%左右,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率达80%左右。可见,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首先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县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依托工业园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根据引进项目的规模和质量,安排一批没有污染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项目进入乡镇工业集中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发展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出口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拉长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农产品现代营销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劳务经济。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我省外出劳务人数达1557万人,占全国劳务输出的1/8,劳务总收入达730亿多元;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务工收入,劳务经济已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发展劳务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提供人才保障。要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发展各类合作组织,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联合发展,有很大优势。所以,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专业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改善生产营销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⑦6

  (执笔人:喻新安甄杰)

  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