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软件产业的“杭州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6:4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董碧水

  政府营造创新土壤扶持软件企业成长

  2006年新年伊始,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杭州各大软件企业: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杭州软件企业

捧回了一座梦寐以求的技术奖杯。

  谈及企业登上自主创新巅峰的缘由时,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光明的回答出人意料:“政府的扶持功不可没。”

  2001年,许光明和他的合作伙伴准备自主研发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可研发需要资金1000万元左右,对于当时年利润不足百万元的“开源”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正在许光明等犹豫不决时,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府、杭州市科技局、浙江省科技厅等伸出了援手。

  与许光明一样,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是靠租赁杭州东山弄一套90平方米的民房起步的数字电视芯片制造企业,2001年成立之初面临着1000万元研发资金缺口,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为这个集成电路项目争取到了3000万元的资金。由政府成功“输血”后的国芯科技如今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极具自主创新力的企业。

  作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主体,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片创新的土壤。

  为扶持中小软件企业成长,杭州还构建了一个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挂上了以集团采购形式购买的微软正版开发软件,就像一个开放的网上图书馆,企业随时可以借用;以往企业规模小,只敢接百万美元上下的软件开发项目,而公共服务平台把众多中小企业集聚成一个“舰队”,共同承接上千万美元乃至更大的单子,再借助公共平台进行分配、协同开发。

  “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必须革新政府理念”,高新区负责人说。在这里,凡是技术创新的软件企业,高新区都会积极给予贷款担保、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扶持。

  集群优势涌流出巨大的创新能量

  据中国版权登记中心确认,目前浙江省(绝大多数为杭州企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总数仅次于京沪粤,从2002年起的三年中,共有2031件软件产品进行了登记,年均增长率在65%左右,保持着全国第四位水平。

  软件产业是一个人才集聚、技术集聚、资本集聚的产业。900多家软件企业的齐聚形成了杭州一个庞大的产业群。

  如今,在杭州软件企业中,技术人员数量一般占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往往高达10%以上。一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在软件企业形成,自主创新带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反过来又提升了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了自主创新链,循环创新,生生不息。

  在全球化竞争中如何赢得后发优势,通过产业集群的技术追赶模式显然是一条捷径。正是这一模式使得整个杭州软件产业链实现了技术追赶。

  也有学者认为,杭州及浙江具有传统制造业的集群优势,同时也具有众多中小信息企业的集群优势,正是这些优势获得了恰当时机进行的结合,让杭州软件企业获得了产生“爆炸性”的创新动力。

  产、学、研一体焕发强大生命力

  除了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软件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在杭州,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为软件企业源源不断输送软件人才,提高着杭州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种异常紧密的产、学、研结合,称得上是杭州软件产业独特的景致。政府引导、软件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焕发着强大“生命力”。

  目前,杭州软件产业的产学研联合发展正在加速。4月5日,浙江大学与浙江浙大网新集团在杭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网络与软件技术等重大领域,展开新一轮全面科技合作,近几年,双方每年科研合作的经费都有1000万元。从今年开始十年内,浙大网新集团承诺每年为浙江大学筹集2500万元资金,为浙江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产业化和市场服务。

  目前,杭州国家软件基地办公室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IT实训基地已经建成;高新区(滨江)联手世界著名IT企业及浙江高校成立了微软软件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及各类开发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咨询服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