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7:30 红网-湖南日报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面试”选拔的近600名预录取的大学生即将向社会公布。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人们或期待,或质疑。记者近日围绕着高考改革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的负责人。

  高考:见分不见人的选拔?

  “良好的生源是办学成功的一半”,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教学、招生的副校长印杰打了个比方,“如果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招生就像工厂选购材料一样,没有良好的原材料,怎能指望工厂生产出好的产品?工厂要有特色,才能打造品牌。同样道理,国家帮学校‘采购’完成‘选材’过程,这是不科学的。一流大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否则特色和品牌无从谈起。”

  “以往,学生通过高考,按分数高低,被‘划拨’到各高校,很少考虑到学校的需求,而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生源,所谓一流的生源,就是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优秀学生,而不是光分数高的学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说。

  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对一流大学而言,“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重点高校应有适当权力选拔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材料”,国际上大凡一流大学,没有一所不是自主招生的。“中国地区发展失衡,高校自主招生不可能大面积铺开,但一些经济相对发达、高等教育入学率和诚信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实施小范围试点,探索和积累自主招生的经验。”

  高考:素质教育的天敌?

  目前,素质教育迟滞不前、应试教育势头却依然强劲,不少人认为,高考一天不改,素质教育就一天难以前行,甚至有言论表示“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取消高考”。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是教育思想的区别,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说“搞面试就是素质教育、搞笔试就是应试教育”,“笔试照样能考出素质来,但考什么、怎么考很重要,不能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张大良说,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将考试和面试两者相结合,大学自主招生与全国统一考试相结合,但无论哪种选拔方式,考试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即使他们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高考:选拔制度何去何从?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可谓年年有新招:在考试组织上,2004年有11个省市开始在高考中实施国家统考分省命题改革;在考试内容上,有“3+X”科目设置方案;在考试时间上,有了春季、秋季两次考试;目前,全国53所高校享受着所谓的5%“招生自主权”。

  然而,这些高考改革“新招”的效果均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我国高考选拔制度将何去何从?

  张大良表示,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考试人口众多,为保障公平,全国高考不可能轻易取消,但公平不能以“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为代价。当下,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走上自主招生之路,不过,国内一流高校完全可以探索走“自主招生”这条路,且形式可以多样。(据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丹王骏勇 余靖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