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幼儿上EMBA太功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7:40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4月10日《齐鲁晚报》报道,一种学费高达上万元的幼儿EMBA课程(“E”代表早期“Early”)不久前登陆上海。这种课程是专门为3至6岁的孩子开设的,其中包括公文数学、公文英语、语文、天文学、经济学、自然、钢琴、芭蕾等等。据EMBA课程班的王小姐介绍,这些创新学科全部从美国引进,根据MBA教学理念精心设置,培养孩子的六大能力。

  让3岁的孩子,学这么多课程,孩子能吃得消吗?问题还在于,这些家长尊重过孩子的意愿吗?这是孩子愿意的吗?“全部从美国引进”,这样的广告宣传语有多大的可信度,值得考虑。美国有没有EMBA,还有待查证。即使有,美国孩子学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要照搬吗?幼儿EMBA是一种功利化教育。说到底,不过是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与众不同”,早点成名。据报道,上海大学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认为,幼儿EMBA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为了成龙、成凤而去拔苗助长。须知,健康的身心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前不久在杂文报看到一篇署名白兰的文章,说悉尼市民在尼曼莉海滩冲浪时,偶然看到披着大浴巾的妮可·基德曼,人群中一阵惊呼,围观片刻后自觉地散去。这时,两个扛着摄像机的“狗仔队”突然蹿过来,对着妮可正在玩沙的养子养女“叭叭叭”地一阵乱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妮可摘掉脸上的大墨镜、掀掉身上的大浴巾,一改镜头前的“性感尤物”形象,竟像一头发怒的母狮似地冲了过去:“离我的孩子远一点!你们没有权利这样做!”她当即把惊吓得脸色发白的孩子揽在怀里,不让摄像机的镜头对着他们的脸:“别怕,别怕,妈妈在这儿呢……”

  想想看,在我们国家,有多少父母梦想孩子一夜成名。而妮可·基德曼没有这样。妮可·基德曼的“狮吼”在澳洲引起了一场大论讨,百分之九十的澳洲人都站在妮可一边:“借孩子炒作牟利,没有人性!”“佩服妮可的勇气,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澳洲,不仅名人不遗余力地保护孩子的隐私,尽量不让孩子在镜头面前出现,就连普通人也持如下观点:“孩子出镜太早,会影响心智的发展。”

  像妮可·基德曼那样爱孩子吧。EMBA,不上也罢。据报道,一些当初花费上万元购买课程的家长,如今竟在网上打折转让课程券了。看来,家长的钱也不那么好赚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