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博士不会炒鸡蛋,稀奇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8:42 东方网

  年龄已经30岁出头,学位拿到了博士,但是连西红柿炒鸡蛋都不会做,还要母亲不远千里前来帮忙洗衣服……不久前,记者在南宁到北京的列车上遇到一位进京为儿子洗衣服、教其炒鸡蛋的大娘,对这位苦心的母亲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悲哀。专家认为,父母只要求孩子搞好学习,其他事情不让参与,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功的机会。(4月11日新华网)

  如果说,当年那则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吃的新闻纯粹可作笑话的话,那么今天这则30岁博士不会炒鸡蛋的事件就不可以当作小孩“过家家”,因为它不是凤毛麟角,所以就值得引以为戒。至于专家把相应的责任全打在其母身上的说法,理论可行,实践却难以“服众”。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位30岁博士会炒鸡蛋,其结果又将会如何?

  假如博士会炒鸡蛋,那他今天可能就不是博士了。甭说考取博士,就是普通的小升初、初升高,哪个孩子不是拼着老命整天跟着学习的“机器”转,别说帮家里做家务,恐怕连玩耍一会儿,甚至睡一次懒觉的时间都没有。“分,分,学生的命根”,不把所有的时间用到学习上还能赶上“应试快车”的趟儿吗?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博士如果在家里能有学做家务的时间,那他的今天也许就是永远的梦想,至少这种可能大降50%以上。简言之,不是他不想学会炒鸡蛋,而是没有时间来学炒鸡蛋啊!

  假如博士会炒鸡蛋,母亲今天的自豪有可能就会变成永远的自卑。我们不排除有既学习好又会帮助父母的孩子,也不否定有既抓孩子学习又注重培养其生活能力的父母,但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像博士母亲这样只求孩子搞好学习不让其参与家务活动的父母绝对不在少数。这样的“动力”来自两点:一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于求成心态趋使;二是成绩好回报率高的“诱惑”。可以因为考得好而进入重点班、重点校特殊培养,可以因为多了0.5分而少缴数千上万的择校费,可以“高中”进入名牌大学而不愁将来难找工作……很显然,“才”和“财”阻断了父母对子女行为能力的培养,唯“才”让父母们甘为应该教育的帮凶,唯“财”又迫使许多父母为省钱而坚决地剥夺孩子们的自由空间。

  假如博士会炒鸡蛋,我们的中小学、高校,包括博士培养机制就已有了彻底地变革。从幼儿园开始就讲素质教育,可直到考博,素质教育之花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竞相开放。“分数教育”的一统天下,注定了学生及其父母自愿远离素质教育,包括培养做家务的能力;学校也往往是口头上大喊大叫要素质教育,而行动上却始终围着升学率转圈圈,他们又有多少看中谁会炒鸡蛋?可见,博士生达到高才高能会炒鸡蛋,大多是这些弊端被赶跑了的缘故。

  解剖一只麻雀可能不足以诊断一群麻雀的疾患,但透过一只麻雀,我们却完全可以看清这个群体的“五脏六腑”。博士母亲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却成就了他今日的辉煌,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自然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施教,但我们的教育体制如果还是这样循规蹈矩、保持传统、不求突破,众多的家庭教育就只能是如此“趋炎附势”地一路滑下去,这是一群家庭教育的败笔,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悲哀。


作者:周稀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