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拿助学金大多学生不问出处 市慈善基金会希望受助同学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1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王婧)昨天,来自华师大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100名贫困学生接受了市慈善基金会“万达信息助学基金”颁发的每人2500元助学金,当被问及有无兴趣了解捐助方时,大多学生表示“无所谓”。

  不会问“这笔钱谁捐的”

  如果企业不发特别的宣传册,大多同学在拿到助学金时是不会问出处的。记者现场采访了10名学生,得到的都是这样的答案。

  很多同学表示,昨天的活动因为给每人发了一本企业的宣传册,大家才知道捐助方。平时,学校里发放助学金时,一般来说,同学不会提出“这笔钱是谁捐的”这样的问题。而学校助学金的发放通常是按章办事,公开、透明度可以保证,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却做得不够。

  多数学生没与捐助者联系

  很多受助学生在得到帮助以后便不再与捐助方联系了。据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金昭敏介绍,慈善基金会每年都要捐助1万多名学生,12年来共资助高校大学生14408人次,资助金额达到2744.3万元。但大部分学生在拿到助学金后都没与捐助方联系过。如去年本市1100名贫困学生曾获得上海烟草公司捐赠的数百万助学金,根据事后统计,2/3的学生都没有与捐助方联系。

  希望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据了解,受助学生不肯与捐助方联系,最主要是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是受助者身份,影响自己的恋爱等“人生大事”。为此慈善基金会特地发起学生与捐助方通信的倡导,虽然呼吁后大多学生能够做到定期写信,但信的内容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也就杳无音信了。

  金昭敏就此表示,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同学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目前,慈善基金会共有40多个助学项目,很多捐赠者前来捐助时都发自内心地表示“不求回报”,很多捐赠者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完成学业后走上自立的道路,也把爱心在更多的地方散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