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名利疯狂"与"天道酬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46 东方网

  蒋萌作品集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科研机构频频卷入“学术腐败”丑闻,有的教授、研究人员因学术造假、剽窃他人成果甚至闹得身败名裂。仅就最近,就爆出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因学术与履历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并解聘;北大调查教授涉嫌抄袭硕士生论文;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教授张成勇编造学历、杜撰经历……3月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公布了2005年11月前受理投诉举报的情况,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专家、更有曾被看好的“未来之星”。不断出现的学术丑闻,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样在3月末,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前来中国访问,他的经历与故事则让人产生另一种惊叹与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发现人体胃内一种新型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元凶。但这却遭到当时“主流医学观点”的一致驳斥嘲讽——胃内是无菌的,胃酸会杀死所有细菌,即使在胃溃疡病人胃中发现细菌,也是胃部已然受损所致。简言之,没有人正视这种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两位研究者并未屈服主流权威,又花了10年研究论证,做相关治疗试验。由于病菌的宿主只有人,他们的“冷门”研究没志愿者,马歇尔为证明细菌与胃溃疡的因果关系,竟瞒着家人做出一项“疯狂之举”——吞下了整杯病菌!他们的研究成果最终用了15年才搬上教科书。如今“幽门螺杆菌”对医生们早已不陌生,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无数人摆脱病痛,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执着追求真理、不畏权威偏见、不先考虑成果,无疑是支撑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使其倾力付出的终极源动力,诺贝尔奖也在20多年后不期降临。显然,他们的经历与国内某些“学者”的所作所为,以及国内一些令人堪忧的学术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术腐败所为何来?无非是为“名、利、权”!其滋生发展更与如今社会价值观、现行科技体制等有着密切关联——转型时期,社会上的拜金思潮、急功近利已无需赘述;科研体制上,论资排辈、官本位思维、行政任命下“外行指挥内行”同样难脱干系。职称评审、经费审批、成果鉴定等更普遍存在唯学历、名气、论文数量是举的情况。一些“学者”在媒体混个“脸熟”后,各种邀请、讲学、代言、商业出场便全来了。以至于,两院院士评审都有“变味”趋势。浮躁功利下,不仅大量科研项目追求“短平快”,基础研究少人问津,“花钱登论文”成公开秘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稀少;更导致许多人无法静心钻研,踏实研究往往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能说会道,精通“跑部钱进”的“能人”成香饽饽。不良学术氛围还使不少人才只好“飘洋过海”另觅它枝。国家本就紧张的科研经费,更被各种“学术圈钱”蚕食。学界气氛被搅乱,公平环境被打破,科学诚信遭质疑。长此以往,“学术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那么,在国内踏实潜心钻研某一科研领域,是否真“没前途”呢?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最初提出汉字激光照排设想时,曾被讥讽“不知天高地厚”、“痴人说梦”。但1975年到1993年,18年中王选没有任何节假日,辛勤付出不仅创造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缔造了方正集团;体现出自主创新、不断超越的科学精神;更诠释出一个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情怀。正因如此,不久前王选逝世才会引起社会广泛的深切怀念。再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数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保障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面对这些对科学与技术的执着献身,响当当的成就与殊荣,不知那些“名利学者”是否羞愧汗颜?

  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掺假,这就是科学与伪科学“泾渭分明”所在。中国有句古语:“天道酬勤”,如果具有真才实学,对科学具有真正热情,全力付出,追求真理,恪守“执着的疯狂”,成功、鲜花、掌声则可能在不经意间到来。某种程度上,热议已久的中国人何时能获诺贝尔奖,一方面仍需“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则折射出科研体制急需反思,需要创新性突破。至于急功近利、“争名逐利的疯狂”,轻则“昙花一现”,重则更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身败名裂。比如,韩国那个“反面典型”黄禹锡。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