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废墟后的百年祠堂,拆还是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1:2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废墟后的百年祠堂,拆还是留?
宁波晚报讯日前,本报接到市民反映,称位于鄞州下应街道潘火桥村的蔡氏宗祠面临拆除,但蔡氏后人都觉得这个祠堂很有保留价值,希望有关部门能保留这个祠堂。昨天,本报记者特地前往探访。

  村民热情地将我们带到了这座蔡氏宗祠———它占地十多亩,由5间青砖黑瓦的平房组成。祠堂前面,是一片刚拆完房子的废墟,让村民们更感到蔡氏宗祠的命运堪忧。据村民

介绍,蔡氏宗祠的历史至少已有一两百年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被国家征用为粮库,后来归还村里。作粮库使用时,为了防潮防蛀,祠堂被石灰粉刷过了,很多装饰细节都被掩盖了。

  目前潘火桥村有常住人口1800多人,60%左右的村民都姓蔡,大多数上年纪的蔡氏村民对蔡氏宗祠往日的辉煌,印象都颇深。在村民们珍藏的蔡氏宗谱上,还有几张蔡氏宗祠当年原貌的照片。宗谱上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祠堂占地面积有35亩,当时规模相当宏大。蔡氏宗祠还有一个十分难得的特点,就是在男祠的右边建了一个女祠,男女祠堂并排而立,只不过女祠堂的马头墙只有两个,装饰也相对简单一些。这恐怕在整个鄞州区也十分罕见。

  在记者的联系下,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几位专家也来到了蔡氏宗祠查看。在初步的现场查看后,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徐炯明说:“这个房子应该说,从单体的等级也好,从整体规模也好,我们认为在宁波目前是比较少见了。”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明朝后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散布在民间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我们该如何对待像祠堂、传统民居这样的历史标记物呢?

  (郑仲晔/文 胡龙召/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