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安门”“保鲜库”毁了一个富裕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3:41 大众网-农村大众

  开春了,59岁的姚新生开始栽种梨树,但他却没有快乐,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无奈。

  姚新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兰干乡新村的农民,原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户,家产高达百万元。可如今,他却欠银行和朋友乡亲近百万元的债务,靠赊账度日,家人也离他而去。

  有人说,这都是姚新生不听人劝,固执地要盖“天安门”楼造成的。

  也有人说,是某领导要姚新生盖“保鲜库”把他给害了。

  还有人说,是一场“倒春寒”把老姚的梨树都冻死了,伤了他的“元气”。

  ……

  记者找到了姚新生,只见老人独自住在1500平方米的3层“天安门”楼里,不过景象一派凄凉。不远处是废弃了的“保鲜库”。春节时,姚新生也没闲着,因为上门讨债的人一拨儿接着一拨儿。

  “天灾我不怕,梨树不活,大不了来年再种,没几年我就可以翻过身来。但这人祸,却真的改变了我的命运。”姚新生说。

  他说的人祸,是盖“天安门”楼引起的。

  梨园里盖起“天安门”楼

  1995年,在土地里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姚新生富了。这一年,他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并有幸作为特邀代表,进京参加“五一”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北京,他平生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检阅千军万马的地方,他热血沸腾,一个强烈的念头油然而生:“我要把自家的房子,盖得像天安门城楼一样壮观气派!”

  姚新生要盖“天安门”楼的想法受到亲友的反对,大家纷纷劝他:有盖“天安门”的钱干什么不行啊?

  倔犟的姚新生对前来劝他的人动了火:“我作为一个农民能有今天,都是托党的政策好。我们的土地是‘十大元帅’用生命和鲜血打下来的,我要把象征他们的10根柱子请回家。”

  刚有点资本的姚新生倾其所有,投资126万元,历时3年,硬是在自家的梨园里盖起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天安门”楼。这座“天安门”虽没有北京的规模大,但在农村也够气派了。10根大红柱子、观礼台、红瓦飞檐,远远看去确与首都的天安门有几分相似。

  好奇者来了,参观的人来的,领导们来了……老姚的心里那个美呀。

  保鲜库“冻”住劳模

  “老姚啊,你现在不是一般的人了,你是劳模了,你要做个榜样。乡里没有保鲜库,你带头建个1000吨级容量的气调保鲜库,你出500万元,政府出500万元怎么样?”市里来“天安门”参观的一位领导拉着姚新生的手说。

  刚刚建了“天安门”,哪里还拿得出钱?姚新生对领导说,“我现在没有能力建这么大的保鲜库。”

  “乡里需要有一个像样的保鲜库,上面派人下来看,我们也有面子。你现在是劳模了,你不带这个头,谁带?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以后还有很多事要找我们,这个事你都做不了,以后有了事,别再来找我。”领导把话撂下了。

  这一夜,姚新生失眠了。

  半个月里老姚一直不停地盘算着:盖房借的钱往后拖一拖,香梨挂果能卖多少钱,从银行再贷一部分款,少找几个摘梨的农民工,家里生活紧一紧,这样凑够500万元应该没问题!

  决心一下,老姚便将地里的活儿交给家人,骑着自行车开始跑银行、找朋友。凡是能找的朋友都找了一遍,该借不该借的钱他都借了。

  500万元终于凑齐了。家人和朋友对他说,先别急着动工,等政府资金到位了,再开工也不迟。

  “市领导还会骗人吗?我要做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看。”2000年一开春,姚新生拿出自家的家底儿和借款,以及贷来的300万元,放了一万响大红炮———保鲜库动工了。

  地基打好了,第一层保鲜库眼看也要建好了,只等政府答应的另一半资金到位,制冷设备就可安装,保鲜库一封顶,秋天时乡亲们的梨就可以入库了。

  可一天过去了,一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领导允诺的钱就是没到位,老姚急了。他开始骑自行车向几十公里外的市里跑。

  20次、30次……老姚急盼着那笔救命款。

  当时允诺给钱的领导避而不见,问题被从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

  老姚灰心了,他不再对领导允诺的另一半资金抱希望了,只好指望200多亩梨园能收获更多更好的梨,用卖梨的钱来偿还借款和银行的利息。

  人祸未过,天灾又来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3年春天,一场大雪将正值盛果期的香梨树冻死了。姚新生抱着他一手栽培了20年的梨树,老泪纵横,他跪在田里仰问苍天:“人祸我没躲过,为什么天灾也跟我过不去啊!”

  全家人辛辛苦苦一年,200亩梨园才收入560元。

  乡亲们私下里说,一个不切实际的“天安门”、一个领导“拍脑袋”的“面子工程”,把老姚给害了。

  2006年春节,姚新生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天安门”里,没有暖气,冷如冰窖。老伴和儿女都搬了出去,不与老姚往来。

  姚新生不时登上“天安门”的观礼台,冒着刺骨的寒风看他的大田,望着在寒风中的半拉子保鲜库,瞧着老伴和儿女们不远的新家,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没有绝望,我要把这地种下去,我不能倒下,不然我怎么对得起借钱给我的人,怎么对得起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姚新生说,只要挺过这两年,等新种下的梨树结果,用不了几年他就能把借款和银行的贷款都还上。

  “现在政府手头紧,当初答应的另一半资金也许会到位的!”发完牢骚后,老姚总是这样说。

  对于姚新生的遭遇,现任市领导都表示同情,但500万元对库尔勒市政府来说,不是个小数字,而且“保鲜库”现在已经过剩了,再建的话效益无法保证。以前的领导是怎样承诺老姚的,也没有正式的文字资料。

  分管农业的库尔勒市委常委麦合木提·麦买提认为,这件事对正在大力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有教益。富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对这个问题,农民群众和政府都应该认真思考,无论是谁,都要踏踏实实,不搞“花架子”。

  (《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