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纳痰袋随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4:29 新民晚报

  黄惠

  国人吐痰的习惯由来已久,大多数保存至今的明清古宅里,痰盂是上得厅堂的器物。直到今日,随便到沪上大街小巷转转,如哪条路上找不到痰迹,这绝对是可以上报纸的大新闻。

  近日,本市1000辆出租车配备了市爱卫会发放的纳痰用品套装,包括2盒餐巾纸、2个大清洁袋和4个小纳痰袋。今后,全市4万多辆出租车,都将陆续配置纳痰袋,想来出租车上摇下车窗,“咳——噗”一声凌空飞痰的现象,应当会少些。但是,除了出租车司机,一年365天普通市民有多少时间会在出租车上度过呢?出租车这个窗口“文明”了,马路上怎么办?

  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也好,推出“七不规范”也罢,吐痰陋习终不能彻底消失。国人对吐痰能坚忍的情况有两种:一为身处境外,一口痰会换来高额罚款,只得忍。二是面对重大疫情,大家闻咳色变,吐痰涉嫌夺人性命,不忍也得忍。3年前“非典”时期,本市对吐痰罚款的最高标准从50元上调到200元。2003年4月25日到5月5日,全市10个中心城区此项罚款总额达5.5万元,威慑力不小。可见,头脑里的弦绷紧了,不吐并非不可能。

  在法国,狗儿随地“方便”是顽症,他们就派出专职“侦探”每天在大街上搜索,发现狗主人不及时清除污物就递上罚单,并要求清理现场;一小时后如果狗主人还没动静,加倍罚款。被抓了现行的人,以后就学乖了。200元一口痰的标准,对上海市民来讲蛮“肉痛”的。我们不妨学学法国人,把罚款长久地坚持下去。要不然,就算街上挂满纳痰袋也是不顶用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