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不在这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2:40 新闻晨报 |
四年未返乡,故乡便成为魂牵梦绕的地方。有时半夜醒来,展现在眼前的阡陌村庄,竟然如白昼般清新光亮。 终于借着清明祭扫的机会,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长途列车。在一个明媚的上午,故乡———一个典型江南小村庄清晰呈现在眼前。近乡情更怯。因为家人已移居上海,村头已经没有母亲期盼的目光;因为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村里已经找不到儿时的伙伴。等待我 的,只有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老屋,故乡的草木。手中准备好的摄像机,竟然成为一种不好意思展示的累赘;只好用双眼,去覆盖记忆里的旧日模样。故乡变了,一幢幢新建的两层或三层小楼房如列兵般站在旧砖瓦房的前面,气派的同时,却破坏了白墙青瓦的静谧和谐,很有些虚张声势的味道。毫无疑问,这是去城里打工的年轻人造的。他们从城里挣回钞票的同时,也拷贝回城里建筑的时髦式样。故乡还在这,但记忆中的美丽村庄已经找不到了。儿时的伙伴不在这,但他们来自城里的“收获”将永远呈现在这里。 有点不甘心,驱车前往洒满儿时欢乐与泪水的中学,希望在那里找到些记忆的补偿。没想到却更失望。母校因为迁址于镇上,原址已经停用多年,往日的宿舍,往日的食堂,已经夷为平地,只留下灰色的水泥地板,丈量着记忆中的美丽。故园的记忆还在,承载记忆的建筑却已永远消失了。 在镇上和中学同学聚会。跟他们谈起我回母校经历。他们都很诧异。回来时间这么紧,还专门跑去看那个破碎不堪的废弃之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自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而绝大多数人想去的,却是我现在蛰居的城市。 是啊。“也许相见不如怀念。但我仍希望相见。”在回来的火车上,留连于脑海里的,是《老徐的博客》上的这句话。 返沪后不久到朱屺瞻艺术馆听一个讲座,无意间观看了一个郎静山、洪磊的双人摄影展。郎先生长衫布履照相机的照片让人过目难忘。摄影展的名字也很有视觉冲击力:“在这,不在这”。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次故乡之行。故乡还在这,但很多东西已经不在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