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科院院士论文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0:19 每日新报

  据《竞报》报道从 3月 26日司履生教授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致中科院的公开信后,网友讨论一直非常激烈,并逐渐成为众多科学论坛里的热门话题。魏于全,这个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学术道德争议中。

  司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评审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时看到了他的研究,当时我就认为魏院士的研究结果是不可信的。”“我后来查看了他 2001年发表在

《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发现魏于全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严重而低级的硬伤”。

  知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也表示:“鉴于魏于全能够在 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主要由于他发表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的两篇论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对这两篇论文的质疑成立,中科院应该严肃处理,取消魏于全的院士称号。”。

  试验竟没有对照组

  论文存在低级硬伤

  司履生解释,“我发现,魏于全在实验中竟然没有设立不用任何治疗的对照组。”“要知道,一项科学实验如果没有这样的对照组,那么这项实验的所有结果都是不能成立的。实验出现这样严重而低级的硬伤,论文竟然也能够发表,我对这样的学术造假实在感到义愤填膺。”

  司履生在写给中科院院部的公开信中,一共列举了 7项质疑理由,涵盖了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论文所依据实验的众多细节。包括实验观察方法、数据统计公式以及实验动物选择等。基于这些理由,司履生认为,“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学论文”。

  司履生教授对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思路也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他解释说,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采用异种组织细胞作为抗原给动物接种,以预防和抑制肿瘤。这样的理论其实早已经在上世纪 40年代就被国外的实验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他现在只不过是将这种思路进一步重新包装后,旧事重提。

  魏于全 2000年发表在国外著名科学刊物《 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在业内被看成是奠定其学术地位的重要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魏于全系统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然而就是这篇发表在国外顶级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司履生认为,同样存在严重造假嫌疑。

  “凡是稍稍有一点实验肿瘤学常识的人,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些文章是彻头彻尾编造出来的、反科学的谬论。”司履生解释说,人们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实际上就是向人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特定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引起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形成对相关疾病的预防。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思路,简单地说,就是把异种组织细胞作为肿瘤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

  他举例说,“魏于全曾当面告诉我,他在试验中用牛的肝组织细胞对试验鼠进行肝癌免疫,取得了成功。但问题是,魏于全在试验中使用的组织细胞,以论文里提到的黑色素细胞为例,一个细胞中就含有几千种蛋白质。这就好比一下向一个动物体内注射了几千种不同的疫苗,而人体的免疫系统竟然只对其中的几种发生符合人类需要的反应。要知道,人体免疫系统遇见外来细胞,会对细胞中的大多数具有抗原的蛋白质起反应而产生抗体”,“否则,免疫学就没有规律可循了,医生也没有办法看病了。所以,如果不是免疫学的基本规律错了,就是他的实验造假”。

  魏院士三次回复声明

  质疑部分缘于排版错误

  司履生表示,自己质疑魏于全学术造假的公开信早于 2005年 8月就递交给中科院,只是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才于今年 3月最先公开发表在知名科学打假人方舟子的网站上。

  当这封公开信在“新语丝”发表后,魏于全教授三次向新语丝发去自己的回复,回应司履生对自己学术造假的质疑。这也是遭到学术质疑的中科院院士首次公开回应所遭到的学术质疑。

  当记者向魏于全的秘书王建提出希望采访魏于全院士时,他表示,魏于全院士对质疑的回复发表在致“新语丝”网站的几篇回复中。

  针对司履生教授对自己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论文的 7点质疑,魏于全在回复中表示,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对自己的论文产生质疑,部分原因是杂志刊登其论文的时候,由于排版错误将一个错误的公式印在了论文中,而司教授也没有完全清楚自己在论文中对实验条件的限定。并且双方在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上也存在分歧。

  魏于全教授坚持自己的“实验是严肃的,而实验结果也是准确的”。

  司履生曾分别向发表魏于全论文的《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杂志发出评述文章,提出自己的质疑。根据学术讨论的惯例,杂志社将这两篇质疑文章都转给了论文作者魏于全,并要求魏于全教授对两篇评述文章的质疑进行解答。但司履生发给两家杂志的信件和魏于全的回复最后都没有在杂志上发表。

  在此次公开回复质疑的过程中,魏于全也将自己 4年前答复两家杂志的信件在网络上公开。答复中强调了双方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差异。

  方舟子怀疑魏篡改数据

  司履生呼吁中科院调查

  方舟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用到的实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常用的技术,“在这方面我比较熟悉,可以做出一些判断。我认为,在其论文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漏洞和可疑之处,有的前后自相矛盾,有的过于完美,让人怀疑至少存在篡改数据的可能,而篡改数据在科学界也被认为是造假。”

  方舟子表示,是对捏造、篡改实验成果这类的造假,要发现很不容易。所以在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上也时不时会出现可疑的论文,而要认定造假,就更难了,需要有权威机构的介入,进行调查,核实原始数据才行。他认为,严格地说,如果没有查看实验的原始数据,都不能得出肯定有假的结论。

  司履生表示,他也要求魏于全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但至今魏于全并没有公开实验的原始数据。而要真正通过实验验证魏于全的实验造假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他举例说,魏于全在 2000年到 2003年之间一共发表过 7篇外文论文。“我统计过,要支撑这些论文在实验中他一共要使用上万只实验鼠。据我所知,以魏于全实验室的规模,不可能在三年的时间里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实验”。并且,在论文中,“他的很多数据据说都是长期观察的结果,有的观察期长达两年。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对于他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验证他的论文造假,验证者就必须按照他的论文描述,重新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实验,这对于个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我呼吁中科院能够介入调查此事。”

  <责任编辑:张焱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