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浪费现象侵蚀长春部分高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0:24 新华网

  这是记者日前采访获悉的一组数字:长春工业大学一个能容纳2000人就餐的食堂,每月购进粮食、蔬菜和肉类的成本大约在15万元左右,但平均每月产生的泔水就能占到成本的20%~30%。粗算下来,仅该校一年就要浪费掉40万元左右。

  “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在部分大学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对此,长春工业大学一位食堂管理员表示,粮食浪费触目惊心,“浪费粮食可耻”、“请节约粮食”等

大标语警示牌虽挂在醒目的位置,但是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大堆大堆的剩菜仍随处可见。

  连日来,记者走访长春市几所高校,发现奢侈消费、损失浪费等现象正侵蚀着校园。

  记者在长春一所全国知名大学食堂里呆了半个小时,粗略计算,平均4位同学中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的饭菜。

  记者在学生中间调查的结果是: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过倒弃剩饭菜的行为,70%的学生几乎每天要倒剩饭菜,35%的学生每顿都有剩饭菜要倒,有25%的学生倒弃的是他们所打饭菜总量的一半以上。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另外2所高校的4个食堂。在一所高校里,中午刚用完餐的一群学生正排着队朝泔水桶里倒剩饭剩菜。记者随意询问一位正在倒剩饭的同学,他很平静地回答:“不怎么好吃,也吃不了,不扔掉还能攒着下次吃啊?”

  据了解,在长春这两所高校,每所食堂每天倒掉的剩饭剩菜就有6大桶,净重达100多公斤。

  一所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说,目前高校里节约的观念都比较淡薄,而奢侈消费则大行其道,大学生消费呈现出“日用品消费名牌化,娱乐消费新潮化,人情消费全盘西化”的几个特点。

  就读于某师范学校的张同学,大学三年里仅手机就换了5个,基本都在三四千元。他表示,自己班上很多同学都这样,尤其家里条件好点的,基本上“全副武装”,该有的电子产品一样也不能少。

  这位同学说,他每月的消费在1500元左右。“吃饭500元、电话费300多元、在外租房300多元、娱乐消费400元。”这是他列出的今年3月消费清单。

  生日宴请之风在学生中最为盛行,被请同学送的礼物也越来越高档。在一些高校学生中,有一种不良倾向:似乎谁的生日宴办得丰盛、气派,谁的同学请得多,谁的“人缘”关系就好。

  对此,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张侠老师认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往往大道理讲的多,具体的、实际的东西讲的少,使部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从而放任了学生铺张浪费行为。

  吉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国平则表示,浪费现象在大学校园里的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勤俭节约方面教育的缺失,这种“教育”应该是从小就树立起来的,与家庭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周围人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都有关系。

  

  

  家长在家节俭孩子在外“扮酷”

  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

  本报讯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这看似离谱的几句话,其实也正如发帖者所称:“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具有绝对写真力’”。

  新华社的报道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

  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对应的却是一个基本上属于纯消费的群体,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以下简称“南大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学生中消费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占44.25%;不同程度得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的占21.14%;而消费全部靠自己勤工助学仅占0.44%。

  “南大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除了平均513元的月基本消费(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相关费用外,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

  另外,交友应酬、恋爱费用等消费也占到了一定比例。调查中一组比较引人注意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交友应酬、手机费用和恋爱费用平均分别为84元、82.13元和78.75元。总数虽然不高,但分别有15.56%、13.7%和17%的大学生每月在这三项上的花费超过200元,在恋爱费用一项花费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1.5%。这些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字,而且一部分学生“必不可少”的娱乐消费也没有被包括在内。

  天津大学学工部张老师表示,天津大学曾做过一个统计。大四学生毕业时,排除找工作所需的费用,单是同学聚会等活动每月平均要花费2000多元。

  一名大四学生小罗说,去年得了400元奖学金,结果请同学吃饭却花了425元。

  某学院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文(化名)这样描述自己的月消费清单:“吃的喝的占300元~400元、电话费占300元~400元,其他的就没有规律了,听演唱会,买新专辑,旅游等起码要花200元~300元。”

  前些天网上有一则引起不少争论的新闻:父母为儿子读书,在家到处借债,儿子却在校挥霍,“用着带有摄像头的高档手机,衣着时髦前卫,学校统一配置的书架上没放几本书,但各式各样的营养品倒是放了不少,蒙牛牛奶、雅士利豆奶粉应有尽有……”老实巴交的父母非但不责怪儿子的生活方式,反而有求必应,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孩子的欲望。

  某大学中文系一位老师说,很多学生在外为了“面子”一掷千金,而在家信中,则频频“告急”索款。远在家乡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奢侈的消费,只得节衣缩食,甚至借贷度日,以满足子女的物质要求。很多父母以这种方式爱着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过得更好,宁愿让自己“一切从简”,甚至过着更艰辛的生活。

  天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张老师说,由于社会上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学校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提倡健康理性消费。天津大学的“勤工助学中心”在2005年就率先开展了关于如何面对贫困的素质教育,并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菅少玲 赵静丽)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

   ■秦淮川

  今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的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发现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的学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调查者调查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倒掉又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尽管大学校园浪费并非新闻,一个食堂一年倒掉饭菜价值上百万的事实,还是让人触目惊心。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面对浪费的事实,许多人不是“自感惭愧”,而是不以为然。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花自己的钱也不能浪费,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浪费,这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这样的言辞让人吃惊,不仅因为我国的粮食没有多到可以浪费的地步,而且即便粮食丰足也构不成浪费的理由。类似言论的出笼,暴露出某些学子认知上的浅陋和生活常理的缺乏。

  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因为食堂的饭菜难吃,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吗?食堂的饭菜未必都鲜美可口,这是事实。但既然花钱买了饭菜,就不能随意浪费,无论怎么说买饭菜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吧?

  表面上看,把浪费饭菜的板子打在食堂身上,这貌似高明,听起来也冠冕堂皇,实际上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原因只有一个:只要是浪费,就应该鄙薄,就不该受到推崇。无需陈词甚高,也无需刻意拔高浪费的种种危害,须知把父母给的血汗钱无故地挥洒,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宽恕;如果再找出强词夺理的说词,则更失厚道。

  让笔者转述一下武汉科技大学学生调查组的一段经历吧。3月18日,学生调查组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的新屋村,调查组成员问该村13岁的殷晓日:“告诉姐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殷晓日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说:“厨师。”“为什么想当厨师呢?”“做菜给妈妈吃。”“要给妈妈做什么菜?”晓日抬起头,望着蹲在灶前墙角吃饭的妈妈说:“炒白菜!”

  不必喋喋不休地叙说大道理,我相信,那些浪费饭菜的学子看了上述的对话,一定会有所悸动;我更相信,那些因食堂饭菜难吃从而“义愤填膺”地大肆浪费的学子看了对话,一定会有所羞赧。当然,如果这些学子仍然“斤斤计较”于饭菜的质量,仍然我行我素地浪费,那么我只能继续感叹: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比漠然更可怕的是强词夺理!(本报记者黄明 通讯员吴宇航)

  来源:工人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