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多少文化遗址会变成荒草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0:44 四川在线

  据4月11日《光明日报》载,河北省赵县宋村商周遗址和董村商周遗址分别被文保部门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和“县级重点文保单位”,然而由于保护不力,这两处遗址目前均受到人为破坏,其中宋村遗址竟然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小麦等农作物。

  无独有偶,三月底笔者有幸参加第四届屈家岭桃花笔会。在采风活动中,笔者发现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屈家岭遗址”,四周全部被金黄的油菜花与青郁的麦苗所包围。

甚至那块标志性的石碑与那棵千年古柏前面的一小块场地,也被开垦成耕地。毫无疑问,如果再无人看管的话,任其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这个文化遗址将可能被人为埋没,了无痕迹。对于一些慕名而来的游人而言,他们将无法想象这里就是著名古文化遗存的所在地。

  文化遗址的被遗忘,甚至成为村民耕种的庄稼地,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当地政府部门宣传不够。众所周知,文化遗址是一个难得的文化品牌,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商周遗址也好,屈家岭遗址也罢,它们惨遭破坏的厄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品牌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二是文物部门保护不力。如董村商周遗址向来无人看守,甚至连“县级重点文保单位”的牌子都没有。这分明是当地文物部门的严重失职造成的。而屈家岭遗址标志物场所都被村民开垦成自留地,与当地文物部门监督管理乏力有着直接关系。换言之,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是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归根到底,还是当地政府部门宣传不够与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的问题。政府与领导不重视文化遗址,老百姓自然也就漠视甚至无视它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其实,文化遗址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遗存与见证,它固然是一种死文化。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活文化。譬如将其开发成为一个游览观光的场所,势必可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笔者了解,2003年《屈家岭文化遗址及生态旅游区开发》这一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的内容,就包括“兴建屈家岭文化陈列馆”。但项目总投资需要3500万元,拟用外资2500万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数目,如何将屈家岭文化遗址这一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商周遗址的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也应该是受“缺乏足够的开发资金”瓶颈的制约。

  面对赵县商周遗址遭破坏的现状,一位文保专家忧虑地说,这与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很不相称。其实,纵观国内,又何止一个赵县,又何止一个屈家岭呢?只有依靠当地旅游产业的提升,充分发掘文化遗址的观赏价值,才有可能更好地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保护它们。否则,每年仅靠国家与当地政府部门杯水车薪的文物保护经费,那结果只能使其陷入每况愈下的尴尬境地,甚至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草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