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团结不能庸俗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6:16 南方周末

  □郝斌生

  在新加坡机场购物厅发现一本书,是对“团结就是力量”的质疑。这对我这个唱了几十年《团结就是力量》革命歌谣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刺激。难道新加坡不需要团结?不团结倒有理了?不团结还比团结好?

  因为没时间翻看那本书也悭于书价太高,所以回国后一直猜不明白团结的罪过,不知道那本书是怎样论证的。忽一日与我的上司讨论此话题,他旁敲侧击地启发我,他问:“蚂蚁抱团为什么?”我答:“吃大象。”又问:“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干什么?”又答:“对付诸葛亮。”再问:“我们去新加坡17人组团图什么?”再答:“飞机票打折。”

  这一问一答,还是说明了团结的力量。但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用一种思维定式看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不团结”也并非没有益处或合理处。比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凡事并非一“团”就好,一“团”就灵。团结不是万能胶。比如农民敲钟上工时没粮吃,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后就大丰收,也能说明有时分比合好。推火车的时候,团结起来就有力量;拾柴烧的时候,越分散了越好。

  其实,我这样的论理是不能服众的,新加坡那本书一定不是这样说服人的,它所说的那种不能产生力量的团结,一定是表象的团结,是假团结,是没有民主的“团结”,是高压下的“团结”。比如一个通过贿选走向领导岗位的一把手,上任后第一句亮相的话就是要“团结”,强调的第一件事就是“团结”,带头高唱的第一支歌也与“团结”有关,什么“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什么“众人摇橹开大船”。

  从宏观上说,在目标一致、理想一致、利害相连、荣辱与共的条件下,团结就是力量;从微观上说,比如一个烧饼店,掌柜的不霸道,伙计们又和气,生意上的事就好办。

  团结与不团结,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很重要。我们需要党政团结,军民团结,各民族团结,各阶层团结,也需要对外友好。但团结不能庸俗化,不能把“不团结”现象视为洪水猛兽。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肯定所有的“团结”现象否定所有的“不团结”现象,就容易犯错误,就容易把问题简单化或把问题更复杂化。

  团结是讲质量的,那些没有质量的团结,不但产生不了合力,而且还有反作用。像徐庶进曹营,看来是多了一个军师,可挡不住他一言不发。这就启发我们:如何看待民主生活会上的不同意见,如何看待那些带有批评锋芒的肺腑之言,如何看待选举与被选举进程中投了弃权票甚至反对票的代表委员。

  团结与不团结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早在上世纪中叶就给出答案了: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达到团结的目的。我们需要的团结是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种团结,说到底,在目标一致,理想一致等前提下,团结还要有机制的保证。

  (P115722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