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停发“爱心卡”的道德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8:00 光明网
慕毅飞

  一年前,绍兴推出公交“爱心卡”,因为它负载了0.5元钱的“价值”,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如今,这张小小的“爱心卡”因几个月发不出一张而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绍兴公交总公司宣布,公交“爱心卡”正式停止发放(4月5日《浙江日报》)。

  当初发放公交“爱心卡”,旨在鼓励乘客文明乘车:凡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的,可向司乘人员领取一张“爱心卡”;每集满10张卡,就能获得5元钱的充值奖励

;累计获得50张“爱心卡”,将奖励面值26元的公交IC卡。谁知“爱心卡”面世后,让座的人不少,领卡的人不多;领走的4200余张“爱心卡”,被兑换充值的只有390张。现如今,绍兴公交车上让座成风,却不再有人来领“爱心卡”了。

  “爱心卡”完成了历史使命,关于“爱心卡”的争议,是否也该尘埃落定了呢?当时让绍兴人犯疑的是,“有奖让座”对爱心究竟是“侮辱”还是“褒奖”?这种“给爱心标价”、“用钱买道德”的做法到底有没有积极意义?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引发出一场“道德能不能用金钱考量”的大讨论。现在回过头来看,“爱心卡”的意义似乎不在于“用金钱考量道德”,而只是一起附带金钱的道德策划,它成功地诱发了人们对道德的关注,激发了人们蛰伏的良知,营造出一种讲公德的社会氛围。区区的0.5元钱,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褒扬的价值取向,一种鼓励的道德肯定。它只想告诉人们,让座是值得期待的,付出爱心是应予赞赏的美德。事实证明,这个策划是成功的。

  义利之争,自古就有。用金钱奖励道德,很容易招致物议。不求回报,被视为是道德的基本属性。长沙的“道德银行”也有过同样的遭遇,所谓“贪图回报的道德就是不道德”,而这,恰恰是对道德的误解。“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做,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鲁迅语)。”孤立地看你给别人让座,仿佛只是利他的行为;一旦使让座形成风气,你在需要时,就会有人给你让座,这就有了利己的成分。0.5元的充值不要了,其实,有一种预期的道德回报在。这也许正是“爱心卡”在绍兴停发,而给人让座在绍兴蔚然成风的深层原因所在。

  倡导“八荣八耻”,旨在提升人的道德水准;要让这种倡导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也须考虑道德“自他两利”的本质属性。这也许就是绍兴公交“爱心卡”事件始末给人应有的启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