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临武溶洞探险队进入出气洞 塌方堵住前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2:50 红网 |
红网4月1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肖 娟 实习生 谢丽华) 13日上午,潇湘晨报郴州临武溶洞探险队正式从临武县城出发,前往20公里之外的广宜出气洞。筹备了20多天的溶洞探险活动,终于在勇士们的欢呼声中拉开帷幕。 20人踏上溶洞探险之旅 虽然正值初夏,但临武的天气却因连日的阴雨变得有些寒冷,这和探险队员们对此次溶洞探险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一大早,不少队员都换上了整齐的迷彩装、解放鞋,头上还戴着防护帽、头灯。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探险队准备出发。此时,临武县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安全安排的交警车辆也已经到位。临行前,临武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金明告诉大家,在去溶洞的路上,舜华鸭业会给探险队送上小礼品,以示对勇士们的致敬和鼓舞。 在警车的引导下,探险队一行20人分乘车辆踏上溶洞探险之旅。从县城到溶洞所在的广宜镇东冲岭村,大约有20公里的路程,但因为山路凹凸不平,一路下来,竟花了40多分钟。 上午9时许,探险队抵达东冲岭村。“溶洞就在那座山上。”临武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龙碧新指着不远处的山告诉大家,作为向导,他走在最前面,向队员们讲述关于溶洞的传说。 “这个洞有很多年了,一直有人说从里面可以走到广东去。”龙碧新说,不仅如此,几年前,当地村民还在洞内发现了动物化石,“后来省里都来人鉴定了,确认为大熊猫化石。” 看到村里突然多了一支“全副武装”的队伍,很多村民都跑出来看热闹。路旁,不时有10来岁的小朋友一面吃着红薯,一面好奇地看着我们,还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手里拿着烤火的木箱站在路边。 大约20分钟后,探险队穿过村子后面的羊肠小道,终于在一片草丛中发现了洞口。出气洞洞口位于近山顶的地方,从洞口向下望去,居高临下,山下星星点点的村落尽收眼底。 看到洞口,有20多年探险经验的英国人大卫显得非常兴奋,他马上从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装备,很快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Take a photo?”大卫背向洞口,一手扶着岩壁,让妻子李陵拍照留念。 上午11时20分,随着领队常乐的一声高喊,队员们依次排在洞口,入洞探险。“亲临临武,探幽原始!”已确定下洞的5名探险勇士把手握在一起,探险活动正式开始。 走了几十米便无前路 洞口隐藏在山腰上,垂直距离不过一人高,探险队员们只能猫着腰逐个进入。一入洞口,大伙不禁喊着:“好滑!好黑!”眼前全是一片碎石,密密麻麻分布在一个斜坡上。因为洞顶长期滴水,地面泥泞不堪。队员们只能借助手电筒光线,摸着石头慢慢前行。下到离洞口20米左右,一个探险队员大喊起来:“注意!前面有个大坑!”这时大家全停住脚步,把手电筒四处探照。这下大家可着实吓了一跳,就在队伍右边不到3米距离处,有一个相当的缺口,下面是个深洞。扔颗石头下去,半天没听到响声。“好险!幸好发现了!”队员们绕着缺口慢慢前行。“这有一块平台,大家可休息一下。”领队常乐说。绕过缺口,在洞的左侧,有一个高于地面1米左右的大石层。找到了歇脚地,大家松了口气,纷纷卸下身上的装备,有的还搭建起帐篷来。 这时前方队员探路回来告诉大家,离大平台10米处已经无路可走,只能攀爬下洞。这会确定下洞的5名探险队员,拿着绳子、彩条塑料布、锤子等工具来到断层边。观察地形后,罗剑锋和几位队员,开始寻找支点。最后,大伙在溶洞的峭壁上,一左一右将两根绳子稳稳钉在岩壁上几块突起的石头上。 此时,为了确保安全,部分队员只能留在断层上方的平台上。他们有的站在断层口,攀着岩壁,向下张望,看着5名队员逐一下洞,紧张之余,大家不免有些遗憾。“还是很想下去看看是什么样子。”“快来看,这有动物的牙齿!”队员李正、王艳趴在一个小洞口前,兴奋地朝身后的队员喊。原来,他们在这发现了不少形状酷似动物牙齿及动物骨头的东西。把上面的黄土擦掉,光滑的表层露了出来。“肯定是那时动物留下骨头,因为时间久了,只有碎片了。”王艳把用手电筒照着,一边说。 “睡午觉了!”一个队员靠着帐篷躺下,有的还放起了音乐,洞里一下热闹起来。 洞内塌方把路堵住了 当最后一顶安全帽子白色边缘露出断层口时,守在岩壁口的大伙都松了口气。“唉哟,终于上来了!”探险队员张非在其他队员帮助下,终于爬了上岩壁,完成了此次探险攀爬任务。虽然他上下花掉了5个多小时,但此次攀爬让他见识了溶洞里的世外桃源。 10时30分。一切准备就绪,罗剑锋第一个沿绳索下洞。安全帽上的探照灯折射出的白光打在岩壁上,不几分钟,白色灯光在漆黑的洞里渐渐变成小白点,紧跟着,曾小平、费冉、大卫逐一攀着绳索下洞。 下午3时30分。大卫和罗剑锋爬上岩壁。“下到20多米的地方,还是两个低矮的断层,可以绕路走过去,然后我们发现前面有塌方。”罗剑锋说,“塌方把路堵住了,这很可能是个死穴,不太可能穿往连州。” 下午4时。费冉爬上来。此时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脸上、裤子衣服上全是黄泥。“真累!”费冉擦擦脸上的汗水,拿起一瓶水仰头就喝。看见队员们一个个安全“上岸”,顺利完成任务,大伙都松了口气。“还有两名队员上来了没有?”领队常乐问。“还在下面。”一队员回答。 “小平!张非!上来了没?”但下面的回答声,因为回声很模糊。大伙都屏住呼吸,围在岩壁口,用手电筒和安全帽上的探照灯向洞下照,希望能给下面的队员送去更多光亮。此时,溶洞里很是安静,只听得溶洞里滴水的声音。“虽然他们都有经验,但是有些还是担心。”罗剑锋说。 一名队员有惊无险 下午4时10分。此时曾小平和张非两人还没有上来,大伙有些急了。是不是体力不支?装备有问题?突然下面传来一声惊叫声。大伙的心立即悬了起来。“发生了什么事?”大伙一起趴在岩壁上朝下喊。“石头掉下来啦!”石头?所有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我下去看看!”罗剑锋立即重新套上装备,麻利地顺着绳索下洞。“怎么样?有事没?”常乐朝下大喊。“没事!就一块石头,没砸到。” 10分钟后,罗剑锋爬了上来,他还背上了下面其他两位队员的背包。“是他们爬上来的时候,可能有块小石头松动了。” 下午5时10分,曾小平爬了上来。“张非还在下面,他在整理绳子,马上上。”可这一等,又是一个多小时,但洞下仍没动静。“我想喝水!”张非的声音传了上来。可这么长的距离,怎么把水递下去?“憋着一口气上来,别说那么多话,保存体力!”费冉和罗剑锋朝下喊。 为了看清张非攀爬位置,队员们来到另一个洞口,从这可以望见张非在岩壁上的位置。“他还在底面!”看来张非遇到了困难。无奈下,罗剑峰只有再次下洞。“估计是装备有问题,他爬上来一段距离,又滑下一段,所以很费力。”大家议论着。 反复几次,罗剑峰上上下下帮助张非攀爬。下午5时20分,罗剑峰第5次下洞,这次他慢慢带上了张非。早已等候在岩壁上的费冉一手拉着绳子,一只胳膊拉扯着张非上来。“终于上来了!”大伙帮张非卸下身上装备,扶着他走上平台。大伙都表示,虽然张非花费了近5个小时才上来,但他是今天真正的勇士。 村民反应 东冲岭欢迎探险勇士 红网4月1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肖 娟 实习生 谢丽华) 13日上午,听说本报郴州临武溶洞探险队已经到达东冲岭村,该村村支书曾凡玉放下手中的农活,欢迎大家的到来。 谈到溶洞里存在有化石,曾凡玉马上说,自己的侄子曾详华就曾经捡到过书本大小的牙齿化石,“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六排牙齿”。后来,曾详华以800元的价钱把它卖掉,“但被人转手后就卖到了几千元。” 据曾凡玉介绍,整个东冲岭村有一百多人,祖祖辈辈靠种甘蔗、西瓜等农产品为生,如今不少农户年均收入多达上万元。 “现在村里准备修路了,有些上千人的大村都还没修。”说到这里,曾凡玉满脸笑容,语音有些高了起来,“今后溶洞如果能够通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开发成我们村的旅游区,那就更好了。” 在东冲岭村小学,听到记者说出气洞可能贯穿湘粤两省时,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一旁的小学老师曾素玲说:“以前这里太苦了,孩子不走出去就没出息。能让孩子们去大城市见识就好了,你们来这里对我们村很有好处”。曾素玲还说,如果溶洞里有水的话,交通会更方便,“那时侯,我也要坐船出去看看。” 记者手记 从3月20日开始,临武溶洞开始因为本报的报道为世人所知,人们最关注的,是临武溶洞到底能否直穿连州。13日的探险结果表明,这种民间传说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但我们的探险队员发现,在溶洞内的断层下面10米左右的地方,仍有另外一条远古时代开挖的一条小道,这条小道宽约2公分,一直向前方延伸。那么,这条路又究竟是不是当年贩卖私盐的地下通道?从这条路,又是否能直通连州?我们不得而知。 尽管如此,所有探险队员都认为,我们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其实,郴州临武溶洞探险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其本身,在于参与活动的勇士们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险的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湖南,领略湖湘山水,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稿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肖 娟 谢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