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岳:创新成就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9:51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王俊美 通讯员 田华3月27日,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市政府为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卓越成绩的山东东岳集团提供5000万元扶持资金。东岳成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的典范。

  科技创新是东岳集团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科技创新,他们在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其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氟化氢、聚四氟乙

烯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国内和亚洲首位,产品40%以上出口欧美等世界各地。通过科技创新,东岳终于站在了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前沿。

  绿色环保制冷剂:保护臭氧层先行一步1992年,东岳开始发展下游产品制冷剂。他们通过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市场上竞得了一席之地。东岳在逐渐做大做强,公司高层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跟踪固然投资小、风险小,但永远居于人后,东岳要想在国内、国际领先,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1998年,在全球关注臭氧层保护的大环境下,东岳主动与清华大学联系,双方共同研制传统制冷剂的替代品。经过共同努力,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很快便开发成功。2001年2月,该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东岳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不仅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还被美国SNAP计划认可推广使用,获得国际统一编号。东岳清华绿色制冷剂广销海内外,成为海尔、海信、格力、美的、长虹、春兰等著名家电企业的优秀分供方,为我国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使用国产绿色制冷剂出口国外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岳先行一步,使我国绿色环保制冷剂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含氟高分子材料:告别对进口的依赖2001年,东岳又开始进军氟化工下游产品――被称作“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等含氟高分子材料。这一产品工艺技术复杂,我国的含氟高分子材料规模小、档次低、技术落后,高档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当时国内最大单体装置生产量只有1000吨,而东岳一开始就提出要建全国最大的3000吨装置。东岳为民族工业争光的决心和勇气感动了国内专家和科研机构,项目动工兴建时,得到了国内十几所高等院校和著名专家的支持。公司仅用11个月时间首次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成功上马了3000吨PTFE装置,后又扩大至1.2万吨,目前正在进行2万吨技改扩建。东岳研发的聚四氟乙烯产品有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规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有60%出口,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在此产品的贸易逆差。

  离子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专家在东岳集团车间里捧起一把雪白的大米粒般的东西,介绍说:“这就是磺酸树脂,至此,生产离子膜的全部化学反应已经完成,从磺酸树脂到离子膜只是物理变化了。”2005年底,东岳成功研制生产出了自己的离子膜产品。

  一张最终成品的离子膜薄如蝉翼,重量不过几钱,但分量却“重如泰山”。它是世界尖端高新技术,是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30多年来,这一技术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手中。东岳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不等不靠自筹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

  目前,东岳已建成了年产50吨离子膜的生产装置,我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二能够供应离子膜材料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打破了几十年的国外技术垄断。

  编辑点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从绿色制冷剂到聚四氟乙烯,再到离子膜,饱含了东岳人自主创新的艰苦历程。东岳的成功告诉人们,企业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东岳能够用19年时间走到世界高新技术前沿,主要是坚持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这是东岳成功的根本原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