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猪牯岭遗址保护性发掘工作结束 东莞惊现战国晚期陶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0:03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谭志红南小渭

  一直对媒体保密的猪牯岭遗址保护性发掘工作前日结束,随着一批战国末期至秦的陶器和青铜器残片的出土,东莞东城区柏洲边的历史将被重新书写。

  据主持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博士介

绍,猪牯岭遗址是一处战国至秦时期的居落遗址,在该居落遗址上发掘出战国晚期陶器,在广东省内尚属首次,这也是东莞首次大规模发掘战国至秦时期遗址。

  遗址发现5年后才挖掘

  昨日下午,记者按照东莞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光华的指引,来到柏洲边一块建筑工地。该工地是莞深高速公路三期工程的一处建设基地,挖土机正在工地上作业。

  建筑工地中间是另一番景象。地面上布落了37个考古发掘后留下的方形探方,这些探方面积为25平方米,深度在20厘米到100米之间,有的探方中已经积满了泥水。

  魏峻博士说,这处遗址早在2001年便被发现。当时,莞深高速拟建设3期工程,审批前请文物部门作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地表采集时,发现很多破碎陶片。他们从陶片上的纹饰判断,这是一处战国到汉时期的遗址。

  据悉,后来由于资金等问题,该遗址直到今年2月10日才正式进入挖掘阶段,挖掘工作到4月12日结束。

  属于战国晚期生活区

  昨日下午,在柏洲边市场二楼的一套房间里,魏峻和几个工作人员在这个临时工作室里忙碌着。记者看到,有工作人员在阳台上清洗陶片上的泥土,有的在客厅里对陶器进行修补。在客厅的一张木床上,放满了修补后的陶器,约有三四十件。

  魏峻说,已发掘面积共计1200平方米。从发掘的情况来看,这是一处战国末到秦时期的村落生活区。为什么这样肯定?因为在这里发现了早期人类生活的痕迹。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遗址上发现了3口当时的水井。魏峻说,这个地方原来是小山坡,上面的土被推土机推掉了2.5—3米深,所以这些井原来的深度可能有四五米。

  据介绍,证明这里是居落遗址的另一个证据,便是工作人员在一个探方里发现了和建筑有关的柱洞和基槽。由于挖掘面积有限,工作人员尚未发现这里早期人类房屋的立体结构。

  最核心部分已被破坏

  魏峻告诉记者,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主要为生活用具,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炊煮器,如鼎、釜以及安放釜的底座。这些陶器表面有使用过的痕迹,如火烧过后留下的烟胎。一类是存储器,如瓮、罐等。这类陶器个体较大,最大的高度近50厘米。还有一类是饮食器,如陶杯子、陶碗等。

  此外,遗址里还出土了一些青铜鼎足和青铜残片,以及石器,如砺石和加工后的边角料。出土的砺石共有3块,上面有磨刀后留下的凹槽。

  记者看到,有的陶器底面是灰色的,表面加上了红色或褐色的陶衣。有的陶器制作很精细,或在器盖上刻画水波纹,或肩部底部有刻画符号。

  魏峻对猪牯岭遗址的价值评价甚高。他说,广东此前曾在墓葬或陶窑里发掘过陶器,墓葬的陶器不能反映某人在有生之年的生活情况,陶窑里的陶器种类相似。此次在生活居落里发掘陶器,在广东尚属首次。而且,在东莞大规模地发掘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遗址,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对虎门村头村遗址的发掘。

  首次发现战国青铜器

  另据介绍,本次考古还发掘出一些青铜器残片,但个体较小,魏峻称这些青铜器残片有可能是鼎足残片。东莞市博物馆娄副馆长表示,这是东莞首次在科学发掘中在居落中发现的战国晚期青铜器。

  据悉,当时的青铜器属于高等级用品,破旧后有可能回收再用,一般不会抛弃,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在东莞比较少见。娄副馆长还称,此前东莞只在一些墓穴中发现过战国晚期的青铜器,但这些青铜器都属于陪葬品,不一定实际使用过,因此,本次发现的这些曾使用过的青铜器残片尤为珍贵。

  魏峻说,出土文物经修补研究后,将被移交给东莞市博物馆,作为展览之用,丰富东莞作为博物馆之城的内涵。

  图:

  许多出土的陶器已经被考古人员复原。

  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