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通讯:不缺热闹缺深度 上海艺坛呼唤“大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1: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三日电题:上海艺坛呼唤“大家”

  中新社记者孙璐

  四月里的天气乍暖还寒,春日里的上海生机盎然。上海展览中心平日寂静的大堂今天热闹起来,八百多名上海文艺界老中青代表和特邀代表共聚一堂,出席在此间召开的上海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

  王安忆、黄豆豆、秦怡、谢晋……这些上海文艺界人士聚会一起,他们的话题自然也都离不开“海派文化”。在他们眼中,今天的“海派文化”要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真正的艺术大家。

  不缺历史缺创新

  “上海历来就是名家辈出、大师云集的文化艺术中心。”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大会开幕式上如是说。据此间有关专家介绍,海派文化是在特定的经济、地理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最初书画界影响最大、人数最众的“海上画派”,到扩展到京剧、建筑、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海派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文化现象。

  然而,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却在今天日益受到冷落,甚至没有过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梳理。“随着中国入世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上海市文联主席吴贻弓表示,“今后,上海文联将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促进海派文化的创新与繁荣上来。”

  不缺明星缺名家

  随着体制的变化和市场的开放,今天中国内地的演艺人员已经越来越多地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他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此间有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上海已经有了不少“明星”,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却为数寥寥。

  “上海曾经拥有像周璇、阮玲玉、王人美这样享誉全国的电影明星;然而在今天,在荧屏演绎周璇故事的却是香港明星张柏芝。”此间电影界人士对记者说,从张曼玉版的《阮玲玉》开始,曾经在上海电影中熠熠生辉的美丽群星,似乎已经淡出;而一张张外来的美丽面孔却正在涌入。

  不缺热闹缺深度

  今年的上海艺坛可以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从纷纷扰扰的“馒头风波”到博客世界的“韩白骂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在体育方面,上海有刘翔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在文学方面,上海也该有新的力量和新的建树。”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长天如是说。而在上海市文联主席吴贻弓看来,上海要想重振文化雄风,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大师,自己的文化流派,自己的文化产品,自己的国际性文化活动。

  据赵长天透露,上海作协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要培养未来的文学大家。目前上海市作协的签约作家中有一些非常有前途的年轻作家,每月发给他们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令其可以安心创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