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不仅是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1:53 中国青年报

  毛飞

  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普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日益吸引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近段时间来,一些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的言论,引来不少争议。比如,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上大学如买衣服论”等。

  其实,政府新闻发言人“语出惊人”可以理解。新闻发言人既是特定组织的“代言人”,又是个性十足的“自然人”。新闻发言人谈论公共问题之时,既要以所代表组织的立场和观点为根本标尺,又难免夹杂个人的特定认知和表达习惯。因此,他们的发言有时会与公众的认知有矛盾冲突之处,某些话语碎片更可能引起歧义。而脱离具体语境的只言片语,经过传播媒介的扭曲和误读,必然引发公众的不满与质疑。

  纠缠于新闻发言人嘴里蹦出来的只言片语并无多大意义。不过,面对媒介和公众的争议、疑虑和质疑,新闻发言人也不能保持缄默。即使争议是无意义的,新闻发言人也应当及时回应、表明态度、澄清事实——这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在要求。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政务公开、构建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其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信息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畅通无阻。新闻发言人制度打破了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单向性,促进了信息的互动交流。如果只是为了发布公共信息,完全没有必要单独指定新闻发言人和召开新闻发布会,一纸文告的成本显然更小。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其职责不仅是发布消息、通报情况,还要解答提问、解释情况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但是目前,新闻发言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显然不够。即使是召开新闻发布会,信息互动的范围依然是十分狭窄的。新闻发言人所面对的仅仅是“场内”的少数媒体,而“场外”的广大公众基本插不上话。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采取适当形式,对场外公众的疑问和意见做出回应,特别是对于公众广泛关注、引起较大争议的问题,该澄清的应澄清,该释疑的应释疑,该道歉的应道歉。因为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特定政府部门的“喉舌”,所说出的每句话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新闻发言人的某些论调招致公众的普遍质疑,受损失的不是他们的个人形象,而是其所代表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不仅是发言,还包括回应公众提出的质疑。发言有争议可以理解,但若是知道有争议却缄口不语,就有悖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旨——这是构建透明政府进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