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吃出三层香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2:56 新闻晚报 |
和两位云南朋友聊吃,聊到大跌眼镜。 论菜,云南人不算是烹饪高手,但在取材上却好生了得,绿蔬菌菇就地取食不去说它,甚至连知了、蚕蛹、竹虫都可入席,一道“炒蚱蜢”就是当地的名小吃。更有甚者,当地山里人还发明了一道“鹅卵石炒盐巴”,就是在食物缺乏的时候,把溪涧里的鹅卵石捡来用盐巴炒出味,就这么过米饭吃! 听的时候我头皮一阵发麻,鸡皮疙瘩也起了一身,好在聊天时不是在宴席上。过了两天,两位朋友“后遗症”犯了,拖我去中华新路上的“建新园”一解“乡愁”,我也借此机会和滇菜来了番“亲密接触”。 正宗的滇菜太土,口味浓重,又偏辛辣,上海人肯定吃不惯。店家明白这道理,推的是新派滇菜。过去形容云南菜有句招牌话:“一碗米线一条腿一只鸡”,即指过桥米线、宣威火腿和气锅鸡,这三道菜名气太响,也就不多介绍了。倒是店家最近新推的“山珍”菌菇菜和云南特色绿蔬引起了我的兴趣。 听老板说,在上海吃这些云南时令菜并不容易,因为运输路途遥远,绿蔬需要经过特殊脱水处理,而有些菌菇诸如鸡枞需要在当地油炼收干水分才能保鲜,运过来还要经过特殊的涨发过程才可入菜。 就拿一道干炒鸡枞来说,一朵鸡枞从出土到凋萎,最多不过两天时间,摘迟了,鸡枞开谢了,便香味俱无。所以摘鸡枞的能手往往记得几百处鸡枞“窝”,赶在生长期摘来,用菜油煎煮保存。鸡枞肉肥壮实,质细丝白,吃的全是个香味。那种香更比火腿清幽和醇浓,是鸡鸭鱼所不能媲美的。油煎过的鸡枞吃起来仍然干香四溢,脆而不糊,风味隽永。 雨水之季,也是虎掌菌、牛肝菌、干巴菌等极品菌种破土而生之时。 点了一道鸡丝虎掌菌尝尝,虎掌菌菌体上有四五个黑色花圈纹,看上去像极虎爪,吃在嘴里幼嫩无比,口感滑滑的,入口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不同于平时吃到的菌菇;嚼两口,更有浓重的鲜香透过菌皮渗了出来,加上鸡丝的吊鲜,鲜味和汤汁融合在一起,让唾液分泌加快不少,满口是挥之不去的清香;再到后来,感觉喉咙舒爽通透,打一个饱嗝,喉咙口都冒香! 青椒牛肝菌也是当地一道家常菜,牛肝菌也因长得像牛肝而得名,模样虽丑点,口感却十分厚实,如果做成牛肝菌炒牛柳,则可以戒掉几分荤菜的油腻。 菌菇味道不赖,几道绿色蔬菜也值得一说。 薄荷清凉,常在西餐中当作调料,可你见过清炒薄荷叶吗?薄荷叶跟鸡毛菜叶差不多大小,和辣椒籽同炒,也是当地一道特色。我是第一次吃薄荷叶,一开始有点不习惯,叶片有点苦,还好微微的辣味可以戒掉部分苦涩,叶片硬硬的,嚼一嚼却有透心的阴凉渗出。薄荷特有的口味能否被接受因人而异,不过口感和吃法倒是新鲜。 清波苦菜汤端上来,让人眼前一亮,碧绿生青的蔬菜“横亘”在清汤里,汤面没有一丝油,除了盐和少量味精没有其他辅佐调料,“清汤光水”的做法,保留了蔬菜的本味,要是再加辣椒花椒,浓重的口味就喧宾夺主了。说是“苦菜”,其实一点不苦,这种菜在上海吃不到,只有云南当地有。苦菜清吃很爽口,脆脆的,若蘸上茴香子辣料,更是回味无穷。 茴香洋芋泥里的“老来洋芋”吃口很糯,牙不好的人可以尽兴。 另一道锅贴乳饼是云南特色小吃,据说世界上只有荷兰和中国云南使用羊奶发酵来制作乳饼,比起用牛奶制作的饼,更有一层独特的乳酪奶香在里面。 结帐一算,人均也就二三十多元,出奇便宜。听说店里还有用花做的菜,什么康乃馨炒肉、香水百合之类的,准备留着下趟去吃。 ■建新园滇味酒楼地址:中华新路999号 电话:56554875作者:□撰文 /摄影 崔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