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富人为何不那么乐善好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4:45 新民晚报

  郑乐平

  近日,围绕胡润推出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和中国社工协会等即将公布的“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媒体上形成了一个讨论热点。

  笔者认为,“慈善榜”只是营造慈善文化的行动之一,可以说是其中不那么重要的

事儿。那么,为何会引起媒体和百姓如此大的关注呢?原因之一:相比西方的富人,中国的富人似乎不那么乐善好施。

  我们说,做善事,需要资源(无论是钱,还是时间),但有了资源,未必就会做善事。因为行善,首先需要有行善之意念或理念。没有这种理念,即使有金钱有时间,也不会付诸行动。做善事是一种受伦理价值引导的行为,而孕育这种伦理价值的是一个社会的慈善文化和慈善环境。从目前来说,我们的慈善文化氛围还是比较淡的,而要营造这样一种慈善文化,除了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熏陶,学校中的早期公民教育,社区中活跃多样的民间组织之外,笔者认为,还需倡导这样一种理念:乐善好施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格调。

  如果说具有生活品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乐善好施,做个好公民,无论是捐钱,还是做义工,或者帮助隔壁老人小孩,或者倡导保护环境,更是身份的标志,更是体现了一种生活格调。胡润说香港的慈善环境比内地优越,其外在表现之一是香港娱乐界明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很积极,内地明星就比较差。

  话说回来,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精英”的事,平常百姓都可以做。例如,河南人姚义德夫妇17年来靠捡破烂、干杂工为生,却先后收养了10名女婴;山东胶州的79岁老人梁志云,23年来抚养照看了200多名孤儿弃儿。可见,通过做善事,寻常百姓照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自尊和人格,赢得人们的尊重。

  因此,只有当“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生活格调,而无需外在的激励,才可说慈善文化已深入人心,良好的慈善环境才得以真正形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