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中国,“等待戈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7:1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 题:在中国,“等待戈多”

  记者何自力

  在北京东城交道口东大街上的一家酒吧里,神情严肃的爱尔兰裔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巨幅黑白照片被挂在最醒目处。这家酒吧的老板虽已换人,但酒吧的名称却依旧——取

自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

  在贝克特诞生100周年之际,以《等待戈多》为中国读者知晓的贝克特,正走出《等待戈多》,走入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视野。

  “等待戈多”酒吧里的女服务生告诉记者,酒吧客人以白领和时尚青年为主。月初,酒吧里还举行了一个摇滚歌手“小左祖咒”的新专集发布会,这名歌手被称为“从民间歌曲到先锋摇滚的混合物”。

  在中国典型的“中产之家”的书架上,《等待戈多》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乡间的一条路。一棵树。黄昏。”在杂志社工作的张先生对剧中场景稔熟于心。

  “活着总得等待什么,哪怕等待戈多。事实上,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中国畅销散文作家周国平这样写道。

  绝大多数中国人是通过12年前逝世的著名翻译家施咸荣,认识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裔作家贝克特的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包括施咸荣翻译的《等待戈多》、董乐山翻译的《一九八四》、梅绍武翻译的阿瑟·米勒的戏剧作品等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文艺形式,更是视野、观念、思维方式的拓展和解放。”戏剧理论家杜高说,正是施咸荣翻译的《等待戈多》,把西方荒诞派戏剧介绍到中国,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戏剧界,并由此在北京、上海出现了耳目一新的先锋戏剧。

  “中国先锋戏剧代表人物之一”的著名导演孟京辉,就是在1991年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开始自己的先锋戏剧生涯的。“出发点就是要创作新的戏剧”。15年来,孟京辉执导的《思凡》、《恋爱的犀牛》、《臭虫》等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在中国,与《等待戈多》结缘的导演、演员数不胜数。著名影视演员胡军,参加了1991年孟京辉执导的《等待戈多》,那时胡军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当年与他同台演出的另一名男主角郭涛,现在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级演员了。在他们的履历表里“舞台作品一栏”,赫然写着主演《等待戈多》这一光荣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实验色彩浓郁的《绝对信号》而蜚声戏剧舞台的著名导演林兆华,10多年后将契诃夫的《三姊妹》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放在一起,创作出新的《三姊妹·等待戈多》,票房虽然不好,但年逾花甲的林兆华以颠覆传统、勇于标新立异的精神赢得了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喝彩。

  2004年,贝克特的故乡人爱尔兰都柏林“门”剧院在北京、上海献演原版的《等待戈多》,被中国媒体誉为“最值得记忆的文化事件之一”。《等待戈多》也成为中国专业戏剧团体、戏剧院校、话剧爱好者常演常新的剧目。眼下,“贝克特百年诞辰”上海站的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的《等到戈多》和台湾当代传奇剧场的《等待戈多》(原名《等待果陀》)将先后亮相。

  在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眼中,他更看重贝克特戏剧里的“童话精神”。他说,《等待戈多》倾尽了我们的悲苦和无奈,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笑声。

  14日下午,湖南文艺出版社率先向中国读者推出了5000套《贝克特选集》。该书策划陈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一部《等待戈多》不足以让我们了解文学大师贝克特的精神价值和独创性。推出这部包括23篇作品在内的选集,是想在这个网络时代重申实验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选集中的《等待戈多》采用了余中先的新译本。(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