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号召“到农村去”的两大学生得到团省委书记勉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3:00 红网

  红网4月1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 “团省委书记吴奇修给我们回信了!收到信后我们都很感动,也坚定了到农村去的信心。”14日下午,曾与同学向全省青年发出“到农村去”号召的湖南第一师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吴坚激动地说。

  “我们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湖南第一师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李华松和吴坚向全省青年发出了号召,并给团省委书记吴奇修写了封信,表达要在农村建

功立业的志向。收到信后,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吴奇修连夜回信,勉励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奋斗,在艰苦的奋斗中成就事业。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在长达3000多字的信中,吴奇修以一位大学毕业19年、在基层干了16年的大哥哥的身份,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说开来,与两名同学畅谈理想与人生。这封信也凝聚了吴奇修对全省青年的殷切期望。

  吴坚说:“吴奇修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的人生经历说明,在农村、在基层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马上就要毕业了,哪里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就到哪里去,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

  吴奇修的回信摘录

  吴坚、李华松同学, 你们好!

  你们今晚发来的电子邮件《给吴奇修书记说心里话》,我用心读了。作为大学毕业十九年、在基层干了十六年的大哥哥, 我也想以自身的经历跟你们谈点体会,向你们说说心里话。

  1983年,读高二的我提前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对党和政府、对帮助过我的师长、邻居和朋友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有一种时时报恩的心理。1986年我先后到沿海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搞社会调查,其间巨大的反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所以,1987年毕业前夕,我放弃了读研究生的计划,放弃了留在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多次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最后被分配到湖南省省级贫困县涟源县工作。

  这么多年来我在基层、在农村工作,确实是环境艰苦,生活清苦,工作也辛苦。著名作家柳青说过这样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的选择这个话题很大,但也是需要每个人切实面对的现实。特别是当今时代,大学生就业走向了市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的确不容易。我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并不只是金钱、地位和财富。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同样也可以在基层、在农村。我觉得,当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只要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要求,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结合起来,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把知识和才华奉献给人民,就可以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悔于青春。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书中写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广阔舞台,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 大有可为!当然,肯定会让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到基层去工作是要付出很多的。一是学习、工作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低得多;三是心理上、社会上、舆论上的压力大得多。所以到基层去工作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但也是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相信并预祝你们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当然,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 是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期望值不能过高,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实惠。这时的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年轻的朋友们:青春是一种豪气,让无力者精神抖擞;青春是一种关怀,让悲观者奋勇前行;青春是一份挚爱,与苦难者风雨同舟;青春是一份深情,为奋斗者呐喊加油;激扬青春,让青春在神州大地燃烧;放飞青春,让青春为伟大时代灿烂!

稿源:红网 作者:李柯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