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对热情的服务、精美的资料 客商为何不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3: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太多了,太多了。”面对眼前堆了一尺多高的各地情况介绍资料,一位老台商既高兴又无奈地说。

  “拿这么多资料怎么上飞机呢?”最终,这位台商从资料中拣了两本薄册子,离开了会场。

  在第四届投洽会的豫台、豫韩等分类洽谈会上,这位老台商的反映并不是个别的。

  相信许多客商都能感受到我省各地招商的热情:在各个会场内,在楼梯口,一些工作人员只要遇到佩戴“嘉宾证”的人,就立刻送上刊有本地情况的精美图册和自己的名片,并不失时机地进行简要介绍。

  然而仍有客商不“领情”。在豫韩经贸洽谈会上,韩商金灿荣打断了我省某地工作人员对市情的说明,急切地通过翻译提问:“我是搞建筑的,你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贵市建筑业的情况?”这位工作人员遗憾地摇摇头。“那么,请问贵市的网址是什么?”金灿荣紧接着又发问。“记不清楚。”这位工作人员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可能更深层次的商务交流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记者注意到,和那位与金灿荣交流的工作人员相似的人还有不少。一些工作人员对客商的经商背景并不了解,仅仅是把资料送到客商手上,要个联系电话了事。而实际上这些外商的情况在组委会准备的材料中都有提及,完全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与客商对部分资料冷淡相反的是,在洽谈会上,对于我省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人的介绍,客商们十分留意,手机来电立刻掐断,有的还主动往纸上记些东西。

  “负责人们讲的往往是最权威的信息,同时也是最新的信息。”一位客商代表分析,而不少工作人员和他们的资料不是介绍得过于概括,就是缺乏针对性,“客商无法从中获得对投资更有价值的指导性信息。”

  第一次来到河南的台湾客人杨立是带着地图册走进豫台洽谈会的。像他一样,许多客商带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对河南投资的热情首次来到河南。“我们希望知道得更多。”杨立说。

  投洽会后,记者又专门登录我省部分县市官方招商网站。记者看到,尽管一些项目已经具备了中英文两种页面,但是很少有页面刊载项目可行性报告的。不少项目只留有电话而没有电子信箱,在豫东一个县的网站上,有些项目的信息时间还停留在2002年。这样的项目在网络时代恐怕很难让客商发生兴趣。

  本届投洽会无论是参会人数还是签约项目个数,均超过往届,但如果我们准备得更充分,岂不是会激发更多潜在机会,让更多的投资意向变成现实?②13

  □本报记者郭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