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农大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9: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 题: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中国农大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早晨8点从学校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车抵北京密云县石城镇王庄村,中国农业大学农

学院2004级博士生陶光灿带着来自印度和瑞士的两名专家来到村子里,教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有机板栗。奔波了一天后,晚上8点,陶光灿又赶回学校,进入实验室开始自己的课题研究。

  “我的脑袋中好像有个频道开关,一到村子里我就‘换’到挂职的副镇长,踏踏实实为农民办事;一回到学校,我又‘换’回博士生的身份,赶紧投入到繁忙的学业中去。”陶光灿说,“虽然学业的压力挺大,但到农村去帮助农民、锻炼自我,这样的实践机会对我们还是有很大吸引力。”

  让陶光灿来回奔波却乐此不疲的活动,是中国农大开展了一年多的“红色1+1”科技行动。从2004年12月开始,农大和密云县委携手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10个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与密云县10个村的党支部进行共建,农大选派100名博士生进村,1个党支部带动1个村庄,一名博士生党员帮扶1个农户,实现农业高科技与农民“零距离”。在帮扶的同时,许多博士生不仅在第一线的工作中锻炼能力,还在具体实践中发掘课题进行研究。

  如今,陶光灿和他的同学一般每周要去村里一两天,有时就住在当地农户家。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不少农民过来串门,聊天,请教问题。博士生们把宿舍电话等联络方式告诉村里人,当他们学业繁忙不在村里时,电话就成了农民们的咨询热线,“播种时节到了,该注意什么?”“新引进的牡丹花如何种植”……同学们都耐心地一一讲解。

  农大食品工程与加工学院2004级博士生庆兆珅马上要去德国做课题,但在临走的前几天,她还一直留在密云县巨各庄镇前蔡家洼村,带领院里的4名博士生帮村玉米汁加工厂解决玉米汁的过滤问题。他们经过仔细研究,找到了过滤板存在的问题并很快将其解决。可不久,大家又发现生产流水线的操作和建设资金等都还存在问题,于是返回学校后向导师进行了咨询和请教,并提交了《100%玉米汁加工关键技术支持》的申请报告。几个月后,庆兆珅回国了,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德国专家到密云调研和指导。

  农大农学院2002级博士生朱万斌说:“虽然参加活动的博士生是100多人,但我们背后有整个农大的师生当‘智囊团’。”“红色1+1”活动既让博士生们锻炼能力,又能与各自研究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不仅博士生积极性非常高,不少老师也支持甚至参与活动。不久前,该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院长杨仁刚就和学生一起去农村考察。看到由于缺乏良好储存条件,当地的一些农作物只能现摘现卖,杨仁刚当即决定带领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为村子里建一些冷库。

  一年来,参与共建的每个党支部平均开展了5.4项活动,最多的达9项,平均每个支部参与行动74人次;挂职干部人均完成了8.4项工作,人均组织56.8人次专家和博士生到密云进行科技服务。博士生们与共建支部开展了数十次较大规模的党建和文化活动,并针对密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引进了多项关键并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

  在与淳朴农民的接触与交流中,博士生们也深受教育。食品学院的李雅芳同学到东邵渠村解决李子保鲜问题。农户们非常热情,摘来各种各样的新鲜李子请她品尝。李雅芳感慨地说:“在他们沉甸甸的希望和无限的信任面前,我们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尽力为他们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