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开设VIP门诊可以接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9:42 东方网

  鄢烈山作品集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开设“VIP专家门诊”,首诊挂号费300元、复诊200元/次,引起了各方和众多媒体的热烈讨论。院方称“价格非常合理”;市卫生局称此举满足“特需”不违规;病友有赞有弹;而“三百余(留言的)网友无一认同”,《南方日报》等纸媒有作者表示反对。我对这个话题也有话想说。

  我不在乎有人说我“左”,有人说我“右”,我觉得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讲真心话就好,有利于达成共识。公共政策本来就像司机开车,方向盘左右调整,目标只有一个,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医卫改革是个涉及公众利益的敏感话题,众说纷纭很正常,但为了避免“关公战秦琼”,我们在辩论前须先搞清对方是针对什么问题在发言。我想,有几点应该达成一致作为论说的前提:

  一是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医院,它的宗旨是为普通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个“定性”不能迷失,即公立医院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更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社会正义角度讲,它不能是优先为权贵服务的,在当前的国情下,早已有之的VIP“高干病房”如果不能另建,它作为“特区”设在公立大医院里也不能无限制地优先占用公共医疗资源;它也不是优先为富人服务的,比如急诊优先、转诊的危重病人优先是不能分贵贱贫富的。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4月10日答记者问讲了公立医院在建设惠民济困医院中的6大特点和责任,应当说是符合公共利益且明智可行的。

  二是兴办民营医院应当受到鼓励,得到支持。鼓励民营经济(企业)发展是没有疑义的,民办医院与民办学校也应当给予比现在大得多的发展空间。它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于民众,弥补公共财政投入之不足;可以提供差别化服务,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不论是面向高收入人群的“贵族医院”还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平价医院”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而且在规范的管理下它们可以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且有益大众的竞争压力。

  三是我国医卫事业的现状是,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当尽快提高投入比例,应当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制,办好不同层级特别是社区的医院以合理分配使用医卫资源;并应当尽快实行“医药分家”,使医院不靠“创收”活下去,并让医务工作者能享有与他们的贡献相称的有尊严的生活水平。

  只要是朝着这个大体公平方向前进的努力我们都应当予以支持,只要是无害的尝试我们就应当容忍。我是用这样的眼光和标准来看“VIP专家门诊”的。

  据相关报道,有市民说“这解决不了‘看病难’。”当然解决不了“看病难”!这么容易解决还会有“看病难”吗?甚至说“治标不治本”也高看了这个措施。但是,倘若真像院方介绍的参加“VIP专家门诊”的医生,用的都是完成普通门诊工作量之后的业余时间,那岂不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就诊机会吗?这个“业余时间”若是经得起院外人士核查的,那就比让专家医生到外边“走穴”于各方都有利。这种光明正大挂牌的VIP专家门诊,比某些医院滥发VIP卡,让内部人、熟人和某些人在普通患者前面“插队”要文明得多!(以前曾有高级知识分子门诊优先证,本人也有过一个,现在不知还有没有这种证,这种VIP也是讨人嫌的。)如果这种“VIP专家门诊”像某报说的那样是“患者根据需求任意选择时间和医生”,那当然就不对了,是为人民币服务滥用公共医疗资源。VIP患者只能在预先给定的时间和业余门诊医生目录范围内选择。

  有人说这么贵的门诊挂号费,是在办“贵族门诊”,是歧视穷人。我认为不能这么说。我非贾公子,却天生“多愁多病身”,常跑医院。一想到挂号、候诊几小时,医生分分钟就把我打发掉了,真要发晕。也不怪医生,那么多“黄雀在后”,你和医生还没说几句病史,后边的人就很不耐烦地站到你身边来了!谁都知道看病要“对症下药”,诊断辨证最重要。有时为了确诊,跑了那么多医院,花了那么多时间,乱吃了不少药,真的很愿意出300元找个资深专家仔细瞧瞧,听他用“不少于半小时”认真答疑和给建议,焦虑先减少了一多半。报道说这个VIP门诊开张后,来看的有白领有军人,他们可能就是像我这种心理的非“贵族”。

  公立医院搞这种门诊,从积极的一面说,是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回归,有利于改变医生的劳动价值不如洗头妹和理发师的现状;从消极一面讲,“一院两制”的门诊费毕竟是权宜之计。因此,我们不必满腔义愤地苛责该院纾解窘困的尝试,也期望我们的医改提速,从基本制度建设上解决公众的“看病难”,并满足不同全社会的医护需求。


作者:鄢烈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