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槎龙村乡亲盼彭加木“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11:12 南方新闻网

  槎龙村乡亲盼彭加木“回家”

  彭加木干妹妹吴杏英留守祖屋数十年,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哥哥遗体

  本报讯(记者陈捷)中国科学院探险队在罗布泊东缘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这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这个消息在彭加木老家白云区槎龙村(即松洲街槎龙社

区)传开后,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议论此事。留守彭家祖屋的彭加木干妹妹吴杏英老人表示,获知这个消息很欣慰,希望加木能早日“回家”。

  “他待我像亲妹妹一样”

  走进槎龙村天枢二街,一座古老的青砖平房被四周新式小洋房所包围,显得特别沧桑。1925年,彭加木就出生在这所房子里。现在留守的是彭家木干妹妹、79岁的吴杏英老人。

  吴杏英8岁时被卖入彭家,作为彭加木母亲的近身侍女。但彭母对吴秀英像亲生女儿一样,从不吆喝使唤。彭加木比吴杏英长两岁,吴杏英自小叫彭加木“哥哥”,而彭加木也当她亲妹妹看待。

  吴杏英和彭加木一起生活不久,彭加木就到外地读书了。吴杏英记得,有一次彭加木探亲离开时,在自家门口的大榕树下拍照留念。而这张照片,吴杏英一直珍藏至今,用玻璃相框装裱后放在祖屋的神台前,且每天上香,向干哥哥遥寄哀思。

  吴杏英未结婚,膝下无子女,数十年一人留守彭家祖屋。她说:“我会留在这里直到死去,但更希望能在我离开之前见到加木哥哥的遗体。”

  塑像前年年有人祭扫

  槎龙村位于广州西北出口,是个远近闻名的亿元富村。2002年,槎龙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彭加木纪念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内建有一座高3.5米的彭加木铜像。

  记者昨天看到,铜像前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圈。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在槎龙村,中小学生每年清明都会到铜像前扫墓。槎龙村村民纷纷表示,希望这次找到的就是彭加木的遗体,解开二十多年的疑团,让家乡的这位英雄早日“回家”。

  亲人印象

  二嫂李丽明:“小叔很谦虚”

  80岁的李丽明是彭加木二哥彭家泰的妻子,昨日一早,李婆婆从电视上看到关于罗布泊发现怀疑彭加木遗体的报道,立即上街买报纸,希望能知道更多的消息。

  李婆婆是白云区石井人,她嫁入彭家时,彭加木已经在外地读书。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彭加木的时候是1948年,当时她丈夫要到美国留学,刚刚大学毕业的彭加木专程从北京回广州和哥哥告别。“因为没赶上船期,加木回来的时候我的丈夫已经离开了。”

  在李婆婆的记忆中,小叔是位知书识礼,学识渊博但又非常谦虚的人。彭加木也非常疼爱李婆婆的两个女儿,每次回来都会给小侄女带礼物。

  彭加木生前同事称

  发现彭加木遗体可能性不大

  据新华社电14日,新华社记者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在敦煌会合,这位彭加木生前科研伙伴称,罗布泊东缘发现的干尸,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是彭加木遗体。

  对于罗布泊发现的干尸是否为彭加木遗体,夏训诚认为可能性并不大。他说,去年冬季在库姆塔克沙漠中,中科院寒区和旱区研究所研究员董志保发现了这具干尸。发现点据彭加木当年失踪处库木库都克约50公里。干尸身高约160厘米,仅剩骨架,当时不能判断性别,周边未发现衣物等标志性物品。从周围情况看,干尸可能曾被人动过。

  根据干尸发现情况分析,夏训诚不能肯定外界此为彭加木遗体的推测。但他表示,尸体毕竟是在彭加木走失的50公里范围内,所以尚抱着一线希望。

  据了解,13日,一支“寻找彭加木科考环保探险队”已先期前往库木库都克,探险队中有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党组书记付春利。夏训诚说,这支探险队携有金属探测器,抵达后将用探测器在附近仔细搜索,寻找彭加木随身携带的相机、水壶等物件,亦可为调查干尸身份提供佐证。

  图:

  吴杏英在祖屋前双手捧起相架,相架中大照片是彭加木的母亲,左下角是一张彭加木在自家门口的大榕树下留下的照片。

  本报记者李向新摄

  彭加木塑像左手拿着放大镜,右臂携夹着稻穗,塑像前有学生们敬献的花圈。本报记者李向新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