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方报业将引进战略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11:13 南方新闻网

  南方报业将引进战略投资

  范以锦介绍南方报业改制成功经验,“两分开”推进多品牌发展战略

  人物档案

  范以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1946年出生于马来亚(现马来西亚),1969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记者站站长、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其带领的南方报业在传媒界有口皆碑。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省政协委员。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新鲜词。而广东省依旧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已被列为广东省政府的重点管理企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以锦与本报记者对话时透露,作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创建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机制之后,集团公司对战略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已有一批企业和机构前来谈判合作事宜,在引进社会资金方面有新的突破。

  据悉,近期该集团将引进战略投资者,所得资金将用于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的首期工程。

  经营采编“两分开”

  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分而不断,联而不乱”。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当前各报业集团都在根据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的原则进行探索。报业传媒集团和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所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中实行“两分开”时,如何有效不将产业链条割断?

  范以锦(以下简称“范”):实现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是新形势下报业为适应宣传规律和市场规律所进行的新探索,并无前人经验可借鉴。

  因此我提出“分而不断,联而不乱”,做好联动的保障工作,形成合力的最佳效应。我们在营造沟通渠道,建立形成合力的联动机制。比如集团坚持每周“一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几套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行政、采编、经营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通报和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各报刊也分别召开“采前会”、业务情况通气会等,负责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分管领导在会上共商对策。这些都增强了采编与经营之间的默契和联动。此外,要平衡各方利益,建立一套协调、平衡、合理的激励机制。“三管齐下”,才能真正使采编与经营这条完整的链条形成有机互动。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南方日报社委会,新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会、管委会和编辑委员会,新组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及经理班子,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党委会和管委会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机构,总体把握集团报刊的舆论导向和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集团的日常经营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定。这种机构设置,实现了集团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新的领导体制。

  此外,我们把经营机构和采编机构分开,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

  引入战略投资

  不过,双方合作的前提就是战略投资方不能干预我们采编运作,而且我们要控股。

  南都: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传媒产业基地,同城的两家大型媒体集团都已拥有大规模的印务中心,你认为集团的传媒基地与印务中心相比,增添了哪些新的内容?

  范:这不仅表现在规模上的扩大,传媒产业基地不仅是一个印务中心,而且希望藉此进军报业产业链下游的物流配送领域,同时也可承担仓储业务。规划中,基地有充足的预留空间,供集团今后发展与传媒相关的产业之用。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才是传媒产业基地应有的内涵。在运营机制上,我也提到了要引入战略投资与先进经验,这既解决资金问题,也解决了运营问题。

  南都:您此前曾表示,为建造这一基地,首期工程需要投入三亿元,是否出于资金需求,集团才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

  范:集团近年的发展非常快,报刊数量越来越多,发行量越来越大,报刊版面也越来越多,给内部印力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目前集团的印刷厂还承接了170多份报刊的华南地区印刷业务,这对我们的外部印力也构成压力。

  如果一下子自筹几亿元资金,风险很大。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关于厂房建设、购买设备等的费用可由投资方负担,可让集团把自有资金集中用于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创办新刊物,做媒体内容是我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此外,我认为引进战略投资,对于集团经营体制的创新,有更重大的意义。作为国有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固有的弊端还比较突出,而引入战略投资,就意味着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集团体制创新。不过,双方合作的前提,就是战略投资方不能干预我们采编运作,而且我们要控股。

  报业发展缺的是钱

  集团已经把财务顾问请进来了,但不打算整个集团上市,可能是让下属经营公司做试点。

  南都:目前报业集团的发展,您认为最大的制约是什么?

  范:经营报纸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方面总体来说我们是不缺的,现在还在不断地进行兼并报刊的工作。但报业发展缺的是钱,资金有现实的困难。我们南方报业传媒产业基地的第一期是印刷设备和厂房要投入3个亿,另外我们在广州还要投资4亿元建现代化的新闻中心。就是说这几年要投入7个亿的资金来购买设备及建新大楼。这个项目一定要上马,那么在兼并新的报刊上,资金压力就大了,制约就大了。因此,我们成立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广东省政府将其列入了省政府的重点管理企业名单中。以集团公司的名义,我们可以引进社会资金,扩大发展。

  南都:融资可以有很多渠道,比如上市、私募、银行贷款等等。集团倾向哪种,是否有上市的计划?

  范:集团已经把财务顾问请进来了,但不打算整个集团上市,可能是让下属经营公司做试点,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我们自身对传媒公司上市采取的是审慎的态度。

  今年有20多家企业、机构或上市公司都想投资或参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的公司,而我们也在进行引进资金投资的工作。

  南都: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成立,以一个真正现代企业的架构去运作的时候,将如何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

  范:监管机制是现代企业所必须的。集团公司在“人”和“财”两方面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所有下属单位都实行财务委派制,下属公司的财务人员都在集团领工资,使其相对独立于公司之外。他们除了监管的职能外,还有服务的职能。

  在人员方面,我们实行行政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采编及领导以行政配置为主,辅以竞岗等市场配置手段,允许内部人才流动。经营人员则以市场配置为主,辅以行政配置。我们不允许经营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在外办有公司的人员一旦发现,要么他结束自有公司业务,要么辞退。承包经营的方案、发行和广告方案、利润指标等也制定得非常具体。

  应对新媒体挑战

  我们确实在寻找新的渠道发展。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将传媒集团发展为文化传媒集团。

  南都:4月13日,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06年的《传媒蓝皮书》大胆指出,中国报业陷入经营危机。该书认为,报业的情况从深层看是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报纸这种媒体形态的转型期已经到来。对此,您怎么看?

  范:去年,国内的报业在广告、发行及利润等方面,都有普遍下跌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我国报业遇到了一个拐点,甚至有人说是我国报业的冬天到了。但我从经营的情况来看,下跌主要不是因为网络媒体的挑战引起的,网络媒体去年的广告额约有20亿元,但哪怕把这些广告额全部都给报纸,也解决不了报纸的问题。报纸利润等下滑的原因,首先是纸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纸张提价,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方面的成本因此上升了六七千万元。其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汽车、房产等行业都受到调控,影响到纸媒的广告收入。我们集团去年的发行和广告没有下跌,而且绝大多数报刊都在上升,但利润确实是下降了一点。

  我认为,这不代表着说报业已经进入漫长的严冬,最多只是“寒流”。报纸还没悲观到大势一去不复返的地步。

  南都:如今新旧传媒都在寻找合作机会。比如新华社与主营业务为机场电视的航美传媒合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这方面有何思路?

  范:我们已有南方网,此外集团还投资了奥一网。用传统的思路办新兴网站肯定不行,奥一网利用《南方都市报》的优势,寻找外单位合作,借此推动集团新媒体的发展。其他的下属公司也正在做延伸品牌的建设。

  我们确实在寻找新的渠道发展。之前我提过,如果有机会集团会与电视台合办频道,还可以将传媒集团发展为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的报业是必然向这方面发展的。现在我们正在寻找切入点。国外市场,我们不是没有机会,有许多地方都在邀请我们海外办报,但是我们必须审慎地选择。

  目前集团会先向港澳地区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在香港已经有公司,计划把报纸的影响力扩大到港资企业的老板中,再逐渐向东南亚市场辐射。

  本报记者李银汪小星

  图:

  范以锦提出,采编经营“两分开”,要做到“分而不断,联而不乱”。本报记者王昕伟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