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开博客口水战的面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12:30 生活报

  执笔 刘涧南 初阳

  编者按

  年初以来,博客上骂声四起。人们在惊讶骂客大胆的同时,也疑惑于被骂者的沉默。所有语言上的禁忌在被打破的同时,既给人们带来解脱后的轻松,也带来了视觉和心理上

的污染。骂人者在骂声中获利,被骂者在忍让的同时也不无窃喜。毕竟,在骂声中获得的是名声,何况骂人者并不想提出什么真凭实据。越离谱的叫骂便越不能伤人,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

  博客口水战,不过是出名的一个捷径,揭开这层面纱,就不必有任何的惊奇。只是叫骂者肮脏的粗口和叫骂后满地的痰迹,必然要他们付道德的罚款。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此而已。

  骂战不只是嘴上的快感

  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元年刚刚过去,马上硝烟四起。最火的博客,除了那些色女,便是这些“骂男”。张怀旧,宋祖德,歌手魔杰,罗永浩,加上所谓的“80后”作家韩寒,便是中国博客中“骂客”的代表。

  其实,骂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的动机当然是炒作。张怀旧虽然炒作的动机最少,然而他因为语言的狂妄粗俗而出了名,也是真的。犹如舞女木木用乳房搭售思想,张怀旧用他的粗口来表达对身体写作的愤恨,尽管他自己也免不了和被骂者一起沉沦。宋祖德的嘴瘾大得很,看他那一双大暴牙,似乎天生是为骂人而生的。李宇春、刘亦菲都没有逃脱他的口水。魔杰本来无声无息,于是借挑战名人而树立自己的人名,不可谓不聪明。至于罗永浩,不过是为了放大自己的名声,再把自己的稿酬从千字三百大元提高到千字千元而已。

  名声的暴涨似乎比通货膨胀更快。骂人者自己不在乎积不积德,别人只好旁观他们骂人的快感。冷眼旁观也好、兴味盎然也好。口水过后你会发现,那不过是别人玩弄的一个小小的圈套而已。不必说获得什么思想,也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私、甚至没有一项可以考证的事实。除了一地痰迹,剩下的只是空气。

  原来,骂人者的无畏,建立在被骂者的窃喜之上,骂人者和被骂者的名声在口水的纷飞中茁壮成长,之后,就是无限光明的远大“钱景”,与你我无关,但是与你的点击率却密切相连。

  揭开雾里看花的面纱,你会猝然发现,原来博客的口水战不仅仅是嘴上的快感。

  大嘴遮天:宋祖德骂遍娱乐圈

  关于骂人,梁实秋老先生曾经进行过思考:“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谓骂,不完全是坏事,因为骂也是一种批评。对娱乐人物的批评应该属于文艺评论,应该是言之成理,事出有据,这样的骂,不同于泼妇骂街。

  但宋祖德的骂恰恰相反,不但不含道德成分,甚至也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他贬损艺人多半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当然,宋祖德骂人还是有原则的,他不骂无名之辈,因为那无法使他出名,是赔本买卖。

  宋祖德骂人产生了很多后果,其中一个是他借此出名了;另外还有一个后果,他前两天在公开场合遭到了痛打。宋祖德被打应该算是娱乐圈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但由于他惯于炒作,有人立即想到,他挨打是不是又一次炒作?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人痛斥宋祖德无耻,也就有人捧他的场,因为他毕竟满足了一部分人将名人私生活公开化、大众化的心理需要。有了这部分人捧场,他就可能还要嚣张一阵子。

  代际冲突:小韩寒三气老白烨

  其实韩寒并没有主动攻击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的意思,倒是白烨老先生先有点看着“80后”不忿。于是,他写道,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意思是“80后”不能看做是真正的作家,“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

  白老先生不知道,网络这东西是不认资历的、不看辈分的。观点交锋都是真刀真枪,甚至连假仁假义的客套都省略了,闹不好还要捎上很多粗话。韩寒当然“非常讨厌以年代划分作者,每个优秀作者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哪能分类。难道1966年到1976年间生的人都叫“文革类”?文革失败了,难道那批人就叫“文革败类”?

  在所谓圈子中“研讨”“报告”惯了的白老先生,进了网络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是没穿衣服的。早先在圈子里的那些光环盔甲,在网上全然没有防护的作用。而韩寒犹如圣婴大王,虽然只是个小毛孩,可是口吐三昧真火,况且夹枪带棒,就是见过世面的老孙猴也毫无办法。

  “文章里显露出的狭隘的圈子意识。好像白老人家一点头,你丫才算是进入了文坛。部分前辈们……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白烨先生显然没见过这么论战的,他本来准备一本正经地教育一下后生小辈,现在为了避免被气死,只好逃之夭夭。

  自我炒作:

  罗永浩骂红张亚哲

  罗永浩在博客上的名称是“傻X老愤青”,既然自称愤青,自然是要骂人的。在骂人者当中,罗永浩算是好的,因为老罗骂人并不算下流,但时间长了,贫乏到只用一个词“X”,毕竟难以升华。

  老罗的愤怒是一种情感,他的骂则是情感的宣泄。比如他在“无情地赞美崔健”的同时,还无情地痛骂他的新东方同事张亚哲。这件事足见老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此之前,除了新东方的学生,知道张亚哲老师的人并不是太多,经过老罗的一骂,张老师就此名扬网络。

  客观地说,老罗对张亚哲的指责很有道理。张亚哲写道“中国因为落后良久,心态糜颓,脆薄如裂帛”。老罗评价道:这里用“良久”不是对错的问题,是有没有人类的语感的问题。

  所以你可以知道,罗永浩为什么会有快感。于是,“这两天嘴角有些干裂,饭后需要涂点药膏来缓解。”这便是持续骂人的后果,嘿!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