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硕果满枝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3:57 大江网-江西日报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吉安县永和镇锦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大棚内的黄瓜青翠欲滴、西红柿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清香,沁人心脾。满脸笑容的习家村菜农习信峰说:“去年我种了2亩大棚蔬菜,纯收入达7000多元,今年我扩种了大棚蔬菜6亩,准备好好地干一场。”

  2000年,山东省寿光市开始援建吉安县永和镇锦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至今,锦

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各类蔬菜大棚165个,种植面积200亩,水面100亩,建成20立方米容量的大型沼气池2个,并吸引南昌南洋集团来此开展植物组培工作。一个以大棚蔬菜为主体,以养猪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正在示范园形成。

  让农民也吃上新鲜大棚菜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而革命老区吉安县,此前却从没有大棚种植蔬菜的历史。机遇缘自2000年,当时的吉安市与潍坊市结为友好地市,吉安县与寿光市结为友好县市,永和镇与稻田镇结为友好镇。为尽快帮助老区农民吃上新鲜大棚蔬菜,经潍坊市委书记曹学成牵线搭桥,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时任稻田镇党委书记、现任寿光市委副书记张新强等领导先后来到吉安县永和镇考察并指导援建事宜。同年9月,锦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始动工建设。6年间,寿光市捐助的钢架、薄膜、旋耕机等大棚生产物资价值达150多万元。

  在这片本来不种大棚菜的土地上,很快出现了一排排白色的“菜工厂”。示范园适时采取“五统一分”的模式,即统一向农民租地、统一实施农田基本建设、统一建棚、统一供种(供苗)、统一技术指导,分户承包经营,然后统一销售,大大降低了农民种菜风险。

  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寿光不但出资为我们提供了大棚生产的良好基础设施,而且为我镇大棚蔬菜产业长远发展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直接参与永和大棚蔬菜发展全过程的副镇长罗诗洋对此深有体会。

  杨茂之、杨卫山、张乐顺,这三位是寿光市选派在吉安县永和镇帮扶发展大棚蔬菜的农技专家。他们采取现场讲课、出黑板报、放蔬菜种植录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从配制营养土、催芽育苗、点花座果、预防病虫害等全部技术手把手地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今年50岁的寿光技术员张乐顺,敦实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在示范园已整整干了6年。每天,他都要按时来到各农户的大棚,查看苗情,提醒大家防治病虫害,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去年,他还带头承包了示范园13亩大棚,种植番茄、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反季节蔬菜,采用高垄立体吊菜栽培、地膜覆盖等新技术,西红柿每亩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黄瓜每亩产量达2500公斤以上,实现年产值8万多元。“寿光的农技专家,果然名不虚传。”这是习家村村民刘志勇发自内心的赞叹。

  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

  锦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不但得到寿光市的大力支持,也受到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吉安县委、县政府也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倾斜。据统计,县里已投入到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20多万元。2002年5月,示范园被列为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的重点示范区进行规划。

  蔬菜大棚的引进、壮大,不仅是为餐桌提供了时鲜的蔬菜,更主要的是永和农民从中学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打拼能力”。今年该镇与广东温氏禽畜集团、江西煌上煌集团分别签订了300万羽鸡和200万羽红毛鸭的销售合同,直接为永和农民增收近900万元。以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新型农业龙头企业——锦源曾氏集团已开发出14个产品投放市场。

  林志 本报记者刘之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